夜色渐深,中戏男生宿舍楼的灯光一盏接一盏地熄灭,只剩下零星几个窗口还透着光。
李扬他们的寝室便是其中之一。
王紫逸仰面躺在床上,结实的胸肌随着呼吸微微起伏,黝黑的皮肤在昏暗的台灯光线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他忽然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双眼放光地盯着上铺的床板:
"扬子,等咱们片子火了,去戛纳走红毯,你说我是穿铠甲去还是穿唐装去?必须得震震那帮老外!让她们看看什么叫东方硬汉!"
上铺传来李扬的轻笑声:"戛纳红毯穿铠甲?你是去参展还是去远征啊?"
"你不懂,这叫文化输出!"王紫逸来劲了,盘腿坐在床上比划着,"到时候咱们剧组就是过命的交情了,得像《海贼王》里的草帽团一样,咱们也整个'扬子团'!你是路飞,我是索隆,宋轶就是娜美..."
李扬忍俊不禁:"那你得先练会三刀流。"
"为了艺术,什么不能练!"王紫逸一拍大腿,忽然压低声音,"说真的,扬子,我觉得咱们能成。不知道为啥,就是有这种感觉。"
黑暗中,李扬沉默了片刻,声音变得认真起来:"说到成不成...正好有件事要告诉你。"
"啥事?"王紫逸立刻来了精神,脑袋探出床沿。
"余伟国那边来邮件了。"
"真的?怎么说?"王紫逸一下子窜到李扬床前,眼睛在黑暗中亮得惊人。
李扬坐起身,打开床头台灯,拿起枕边的笔记本电脑:"他们基金的管理层要联合听一次项目陈述,让我过去正式'过会'。"
"过会?他什么意思?"
"就是说,这不是余伟国一个人能拍板的事了。"李扬解释道,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调出那封邮件,"得说服他们整个团队。投资人、制片人、市场部的,可能都得在场。"
王紫逸吹了声口哨:"阵仗不小啊!那咋整?光靠嘴说啊?就你这三寸不烂之舌,去给他们来个现场版'厕所会谈'?"
李扬笑骂着扔过去一个枕头:"去你的!所以才急着要拍点东西出来。光靠剧本和分镜,他们可能会怀疑我一个学生能不能执行。有了实拍素材,哪怕是短视频,就能最直观地证明我的导演能力和项目潜力。"
"懂了!"王紫逸一拍即合,"那咱们什么时候去南京拍?我这就去买票!"
李扬无奈地摇头:"怎么可能去南京?时间、钱都不允许。拍这些短视频物料,不是为了成片,是为了展示。所以,'像'比'是'更重要。"
王紫逸摸着下巴思索起来,表情罕见地认真:"嗯...要不这样,我听说北影厂后头有个老街区,搭过不少民国戏的景,破是破了点,但说不定有那种老照相馆的门脸儿或者类似的室内景。我去打听打听!"
"这是个思路。"李扬点头,"还有,能不能找学校帮忙?跟老师说明情况,看能不能借用一下表导楼的老教室或者排练厅,简单布置一下?咱们这是正经事,说不定能支持。"
"两条腿走路!"王紫逸立即接话,"明天我就去北影厂那边摸底!你也去找张晓龙老师聊聊!他可说过需要帮忙找他!"
确定了方向,王紫逸的兴奋劲渐渐消退。
他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嘟囔着"交给我了...扬子团制片主任...出马...",话没说完,人已经倒回床上。不到三分钟,均匀的鼾声就在寝室里响了起来。
李扬失笑地摇摇头。
他轻手轻脚地下床,给王紫逸掖了掖被角,然后回到自己床上,却毫无睡意。
台灯在床头洒下一圈温暖的光晕。
李扬拿起笔记本电脑,再次浏览余伟国的邮件。
措辞很官方,但字里行间透着一丝期待——否则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他关掉邮件,开始系统地复盘"亚洲新星导"计划。
这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准备。
宁浩的《疯狂的石头》……
这部影片几乎成了一个传奇。
350万的成本,2300万的票房,堪称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
李扬在脑海中细细梳理这部影片的成功要素:
首先是类型创新。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要么是张艺谋、陈凯歌的大片,要么是冯小刚的喜剧,或者是各种文艺片。《疯狂的石头》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类型——多线叙事的黑色喜剧,结构精巧,笑点密集,但又接地气。
其次是极致的性价比。
宁浩用有限的资金,做出了超乎预期的效果。
没有大牌明星,但每个演员都演技在线;没有炫酷特效,但剪辑节奏和镜头语言都相当成熟。这证明了一个好导演如何最大化利用有限资源。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证明了刘德华和映艺娱乐的眼光。
"亚洲新星导"计划不是做做样子的慈善项目,而是真刀真枪地扶持新人,并且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李扬的思维越来越清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