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厅灯光暗下,银幕上龙标浮现的瞬间,赵德明下意识地调整坐姿,把爆米花桶往儿子小天那边推了推。
他原本做好了陪看幼稚剧情的心理准备。
毕竟动画片三个字在他认知里始终与《喜羊羊》《熊出没》同属儿童专属。
然而当第一组镜头展开:混沌的长安城楼、飘摇的孔明灯、被妖云笼罩的暗色天空,他忽然坐直了身子。
这画面完全颠覆了他的预期。
影片开场十分钟,赵德明就意识到这绝非传统子供向动画。
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不再是戏曲里金光闪闪的齐天大圣,而是个法力尽失、眼带沧桑的落魄囚徒。
当他拖着锈迹斑斑的镣铐行走在荒原,听到孩童江流儿天真地问大圣,二郎神真的有三只眼睛吗时,那一声混杂着自嘲与疲惫的,竟让赵德明心脏猛地一缩。
他想起看 86版《西游记》——那里的孙悟空永远战无不胜。
而眼前这个会颓唐、会愤怒、会因失去法力而狼狈不堪的猴子,却像极了他办公室抽屉里藏着的那个自己:
曾经梦想改变行业规则,如今却被报表和接待任务磨平棱角。
爸爸,大圣为什么不肯打妖怪了?小天轻声问。
赵德明张了张嘴,突然答不上来。
当反派混沌祭出缚妖索,银幕上的孙悟空被血红色铁链缠住四肢拖行时,影厅里孩子们发出惊呼。
而赵德明感到的却是脊椎窜上的战栗——那铁链摩擦声莫名与他记忆中银行催缴房贷的电话铃声重叠。
他想起自己毕业时,那时刚接手外宾接待工作,领导拍着他肩膀说德明啊,要学会弯腰。
最震撼的镜头出现在决战**:
当江流儿被压在乱石下,孙悟空目睹孩童舍身救己却无力回天。
那个永远嚣张的齐天大圣第一次露出近乎崩溃的表情,熔岩般的愤怒在他皮肤下流动,冲破封印的鎏金铠甲如凤凰涅盘般片片附体。
此刻影厅彻底安静,赵德明听见隔壁座位的年轻白领压抑的抽泣。
这个孙悟空不是在拯救世界,是在拯救自己沦陷的骄傲。
作为提前看过《阿凡达》样片的业内人士,赵德明原本带着审视目光观察特效。
最初他内心在打分:粒子效果还行云雾动态一般。
但当混沌现出原形化作六足巨妖,在水墨质感的山水间追逐师徒二人时,他突然惊醒——自己正在用潘多拉星球的荧光森林作为标准衡量南天门的祥云。
我在干什么?他暗骂自己。
这根本不是同一种美学体系!
他特别注意到两个超越预期的镜头:
其一是孙悟空冲破封印时,金箍棒从熔岩中升腾而起的瞬间,十万八千斤定海神针搅动云海,金属质感与流体光效的渲染让他想起《阿凡达》的机甲——但更让他震颤的是兵器上雕刻的蟠龙纹在运动中依然清晰;
其最终决战时的万剑化莲,无数利刃汇聚成莲台将妖王封印,这种将佛教意象与战斗场面融合的设计,比纳美人的箭雨更让他血脉贲张。
决战场景让赵德明彻底震撼了。
当混沌现出原形,化作六足巨妖在水墨风格的山水间追逐师徒时,他意识到这完全不是对好莱坞技术的简单模仿,而是一场东方式的视觉革命。
最令人惊叹的是孙悟空冲破封印的镜头:
金箍棒从熔岩中升腾而起,那熔岩的流动效果逼真得不可思议。
赵德明忽然想起业内传闻,李扬为了掌握最先进的流体模拟技术,不惜重金收购澳大利亚Fuel VFX公司。
但更妙的是,这根金箍棒上雕刻的蟠龙纹在高速运动中依然清晰可见,这种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CG技术完美融合的做法,显然需要付出比简单复制西方特效更多的心血。
万剑化莲的终极封印场景更是让他屏息。
无数利刃汇聚成金色莲台的过程,每一柄剑的轨迹都经过精确计算,既符合物理规律,又呈现出佛教艺术的韵律美。
赵德明不禁感叹:李扬这是把好莱坞那套工业化流程完全吃透了,再用东方美学重新诠释。
作为看过《阿凡达》样片的业内人士,赵德明原本带着挑剔的眼光。
但当影片进行到后半段,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比较是多么不公平。
《阿凡达》投入的是全球顶尖团队、数年时间、近3亿美元预算,而《大圣归来》显然是在有限预算内做到了极致。
更难得的是,李扬团队在技术上的每一个突破都带着明确的创作意图:
孙悟空铠甲附体时,熔岩般的纹理明显参考了中国传统的图案;
混沌妖王的造型虽然也有西方巨龙的特征,但其行动方式完全是中国神话中妖雾化形的视觉化呈现。
如果先看《大圣归来》……
赵德明暗想。
我一定会觉得《阿凡达》确实技术更成熟,但绝不会产生无法超越的无力感。
当孙悟空最终重披铠甲,那鎏金战甲片片附体的过程,让赵德明看到了中国动画的可能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