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阳新县的路演现场人声鼎沸之时,网络世界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2009年的中文互联网,仍是PC端主导的时代,天涯社区、新浪论坛等平台掌握着主要的话语权。
而在这些平台上,对李扬春节路演策略的质疑,以一种更为微妙的方式蔓延开来。
在某知名影视论坛的热门帖子《李扬的下乡路演,是远见还是冒进?》下面,几位圈内人士的发言颇具代表性。
最先发声的是沉寂已久的路川太郎。
《南京!》失败让他不得不消失一阵。
此时面对在他看来明显错误的路演策略。
他终于是沉不住气了。
但面对李扬近15亿的傲人票房成绩,他的评论不得不显得"客观"。
"首先要肯定《战狼》取得的惊人成绩,马上就15亿票房了,确实正在创造历史,李扬导演的商业眼光毋庸置疑。
不过……"
这个转折之后,他才亮出真实想法。
"我很好奇春节期间的县城路演能带来多少实际收益。
作为一个创作者,我认为这个时间更应该用来沉淀和思考,而不是继续奔波。
或许李导有他的考量,但我个人会选择用这段时间筹备新作。"
紧接着,资深导演陈凯哥也通过助理在论坛发表了看法。
他的语气显得语重心长。
但始终一股异样的说教味。
"看到年轻导演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很欣慰。
李扬的才华有目共睹,《战狼》的成功也证明了国产电影的潜力。
不过……"
又是不过!
他话锋一转。
"作为一个在行业里待了这么多年的老人,我还是要提醒年轻人注意节奏。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候,电影人要懂得适时停下脚步。
路演固然重要,但也要分时候、分场合。
我年轻时也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得住气。"
最引人注目的是华谊兄弟高管王中磊的发言。
他在接受网络媒体采访时表示。
"青锋影业的成就有目共睹,《战狼》的票房数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们始终看好李扬导演的潜力。"
但在客套之后,他补充道。
"不过从商业角度来说,我们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策略。
春节期间的市场数据历来不太理想,这个时间点的投入产出比需要慎重评估。
当然,我们尊重青锋的选择,也期待看到他们的后续数据。"
这些看似客气实则质疑的言论,在网络上形成了一股暗流。
论坛里的"专业影评人"们也纷纷化身玩梗达人,效仿这种"先扬后抑"的说话方式:
"必须承认《战狼》很成功,但是……"
"李导的才华毋庸置疑,不过……"
"15亿票房确实惊人,只是……"
在这些温和的措辞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精英思维。
他们无法理解!
为什么要放下身段去小县城路演?
为什么要在一个"不该工作"的时间如此拼命?
为什么在取得如此成就后还要"自降身份"?!
网络上的这些声音,虽然披着礼貌的外衣,却依然掩盖不住那种居高临下的审视姿态。
在他们看来,李扬的选择违背了行业惯例,是在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殊不知,正是这种固化的思维,让他们错过了感知中国电影市场真正脉搏的良机。
这么多年,错过了“春节档”这个重要的票房窗口。
然而,与网络上的冷嘲热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路演现场一波高过一波的热烈反响。
在湖北省黄石市的一家新建影院里,《战狼》团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影院门口早早就排起了长龙,许多观众甚至是从周边县市专程赶来的。
"我是从大冶市过来的!"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兴奋地对记者说。
"听说《战狼》剧组要来,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坐班车过来。
能在我们这种小地方见到吴晋本人,真是太难得了!"
影院内,气氛更是热烈得超乎想象。
当主创人员登台时,观众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互动环节,一位中年观众激动地说:"我们小地方的观众也是懂电影的!《战狼》这样的好电影,我们支持定了!"
王紫逸在后台看着手机上的网络评论,又看看眼前火爆的现场。
他忍不住再次提出疑问:"李导,为什么线上线下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李扬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带着团队走到影院的二楼走廊,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排队的人群一直延伸到街角。
"你们看……"
李扬指着排队的人群。
"这些观众里,有打工回来的年轻人,有本地的上班族,有带着孩子的父母。
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根基。"
这时,影院经理快步走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