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六年(公元886年)春,寒意未消,野狼山一带却已隐隐躁动。昭义军大规模调兵、囤积粮草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战云密布,压得人喘不过气。砺锋堂内,李铁崖与一众将领连日商讨御敌方略,气氛凝重。就在这山雨欲来的紧要关头,一骑快马冲破晨雾,直抵山寨辕门——出使长安的冯渊,终于回来了!
消息传来,李铁崖精神一振,即刻下令召见。当风尘仆仆、面容清减却目光炯炯的冯渊大步踏入砺锋堂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尤其是他双手郑重捧着的那个黄绸包裹。
“参军冯渊,奉使归来的,参见指挥使!”冯渊声音略带沙哑,却难掩激动,躬身行礼。
“冯先生辛苦了!快请起!”李铁崖快步上前,亲手扶起他,“此行结果如何?”
冯渊没有即刻回答,而是环视堂内王琨、赵横等期盼的将领,最后目光落回李铁崖脸上,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托将军洪福,仰仗将士用命,渊,幸不辱命!”他缓缓解开黄绸,露出一只紫檀木盒,打开盒盖,里面赫然是一卷明黄绢帛的敕书,一方铜印,以及一套叠放整齐的浅青色官袍!
“此乃大唐天子敕书、官诰、印信!”冯渊声音提高,带着庄严,“陛下闻我黑山军于潞南剿匪安民、屏障地方之功,龙心甚慰!特颁诏敕封:李公铁崖,为‘检校潞州团练使’,实授‘权知潞州防御使’!赐绯袍银鱼袋!准其开府建军,绥靖地方!”
“检校团练使”、“权知防御使”!虽都是“检校”(代理)、“权知”(暂代)的虚衔,并无正式品级,但这却是来自长安朝廷、盖有皇帝玺印的正式任命!这意味着,李铁崖和他麾下的黑山军,从此不再是“草寇”、“匪伙”,而是在法理上得到了大唐朝廷认可的一方“官军”!其政治意义,远胜于孟方立之前那纸“潞州团练副使”的委任状!
堂内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王琨、赵横等将领喜形于色,这意味着他们日后征战,不再是“造反”,而是“奉旨讨逆”!名分大义,在此刻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李铁崖接过敕书印信,手指微微颤抖。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激荡,沉声道:“此乃陛下天恩,亦是我等将士血战之功!冯先生,一路艰辛,功不可没!”他郑重向冯渊一揖。
冯渊连忙侧身避过:“此乃将军威德所致,渊不过奔走之劳。”他顿了顿,面色转为凝重,“将军,诸位,朝廷册封虽下,然……长安景象,恐不容乐观。渊有下情禀报。”
李铁崖示意众人安静:“先生请讲。”
冯渊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叙述他这数月来的见闻与分析:
“将军,渊此次入京,所见所闻,触目惊心。黄巢乱后,长安虽经收复,然宫室残破,市井萧条,十室九空。陛下虽已还朝,然神策军权尽归宦官杨复恭、西门思恭等人把持,朝政紊乱,纲纪废弛。各地藩镇,如河东李克用、宣武朱温、凤翔李茂贞等,皆拥兵自重,阳奉阴违,赋税多不输京师,朝廷政令,几不出京畿。”
他语气沉重:“如今朝廷,实乃空壳。此次敕封,与其说是嘉奖将军之功,不如说是……朝廷欲借我黑山军之力,牵制与朱温交好、又北抗李克用的昭义军孟方立!中枢诸公,尤其当权宦官,对孟方立首鼠两端、截留贡赋早已不满,乐见其在南线受挫。故而,我等请封之事,方能如此顺利。”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让刚刚兴奋起来的众将冷静下来。原来,这敕封背后,是朝廷的无奈与算计。
“此外,”冯渊压低声音,“渊在长安,多方打探,得知一紧要消息:去岁冬日,邠宁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已联兵攻入长安,逼迫陛下再次出奔!如今长安城内是何光景,尚不可知!我等接到敕书时,局势已危,渊恐生变,故拿到敕书印信后,即刻离京返回!”
“什么?陛下又弃京出奔了?”众将大惊失色。天子再次被赶出京城,这意味着中央权威已荡然无存!
李铁崖目光锐利:“如此说来,我等这‘防御使’的敕封,岂非成了一纸空文?”
“不然!”冯渊断然道,“将军明鉴!正因朝廷权威扫地,四方纷争,此敕书方显其珍贵!各地节镇,即便强如朱温、李克用,表面上亦需尊奉朝廷号令,以求名正言顺。我等有此敕书在手,便是‘奉诏讨逆’的王师!孟方立若再敢兴兵来犯,便是对抗朝廷!此乃大义名分,足可激励士气,争取民心,瓦解敌胆!更何况,中枢虽乱,然天子终究是天子,敕书印信,天下公认!”
他进一步分析:“如今局面,看似混乱,实则为将军提供了千载难逢之机!朝廷无力节制四方,正是英雄并起之时。将军手握敕书,据有潞南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若能击退孟方立之进犯,则声威大震,届时,潞州乃至昭义,谁主沉浮,犹未可知!”
冯渊的分析,拨云见日,让李铁崖和众将看清了这纷乱时局中的机遇与风险。这纸来自风雨飘摇中的长安的敕书,既是护身符,更是进军号!
李铁崖手握敕书,眼中精光暴涨。他环视麾下将领,声音铿锵有力:“冯先生所言极是!朝廷敕封,便是大义!孟方立无视王化,擅动刀兵,便是国贼!我等奉天子明诏,保境安民,何惧之有!”
他当即下令:“即刻将陛下敕封之事,晓谕全军及辖内百姓!将这敕书誊抄,张贴各处!让所有人都知道,我黑山军,今非昔比,乃是堂堂正正的王师!”
“王琨、赵横、刘黑闼!加紧备战!让昭义军的兵马来得更猛烈些吧!正好用他们的血,来祭奠我等这新得的旌节!”
“小乙!多派斥候,不仅要探听军情,更要将我等受朝廷册封的消息,尽可能散布出去!尤其是潞州方向!”
“得令!”众将轰然应诺,士气高昂。
冯渊的归来,不仅带来了朝廷的正式名分,更带来了对天下大势的清醒认知。黑山军这艘船,在惊涛骇浪中,终于升起了象征“王师”的旗帜。尽管前路依旧凶险,但手中紧握大义名分的黑山军,已有了与昭义军一决高下的底气和更广阔的视野。接下来的春战,将不仅是生存之战,更是奠定潞南霸业的关键一役!
喜欢铁槊镇唐末请大家收藏:(064806.com)铁槊镇唐末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