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的天空铅云低垂,寒风卷着雪沫,敲打着冰城工业大学教员宿舍的窗户。
房间里,何雨柱正美滋滋地享受着难得的清静,琢磨着是不是该去后山再“偶遇”几根老山参,巩固一下自己“采参达人”的人设。
然而,老天爷(或者说作者君)似乎就见不得他清闲。
这天傍晚,他正准备去食堂解决晚饭,刚走出教学楼,那个熟悉得让他眼皮直跳的、穿着藏蓝色中山装的挺拔身影,又双叒叕如同精确制导的导弹一般,出现在了他的必经之路上。
何雨柱脚步一顿,抬头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心里哀叹:“安副院长,您这是在我们学校安了家,还是在我身上装了定位器?这才几天,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么使唤啊!”
安在天快步上前,这次连那点僵硬的寒暄都省了,脸色比冰城的天气还要阴沉三分,直接切入主题,声音压得极低:“何中校,又出事了!”
何雨柱无奈地把他再次拉到那个熟悉的僻静角落,有气无力地问:“这次又是什么幺蛾子?
敌人总不能用《西游记》当密码本了吧?”(他赶紧在心里呸了三声,觉得这想法太晦气。)
安在天嘴角抽搐了一下,显然也被这个假设惊到了,他连忙摇头:“那倒没有!但是……敌人比我们想象的更狡猾,更……没有底线!”
原来,自从《新华字典》密码本被何雨柱无情揭穿后,敌人内部想必是经历了一场大地震。他们再次展现了惊人的应变能力和……诡异的脑回路。
他们竟然又一次更换了密码体系!
而且,这次的新密码,比“字典密”更加刁钻,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
701的专家们拿着厚厚的、新的密电文,再次陷入了集体沉默。
他们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经典密码模型,甚至开始研究是不是用了某种极其冷门的古籍或者特定版本的书籍,结果一无所获。
“这次的密文,结构非常奇特,看似有规律,又仿佛毫无章法。”
安在天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一丝挫败和难以置信,“我们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用了某种……完全无法预测的、随机性极强的密码本。”
何雨柱听着,心里反而升起了一丝好奇。这帮特务,还真是屡败屡战,创意无穷啊!
“怎么办?”何雨柱习惯性地摊手。
安在天眼神灼灼地看着他,充满了最后的希望。
“还能怎么办?”何雨柱叹了口气,认命般地说道,“老规矩,老办法呗!样本拿来,地方我占,你们别管。”
安在天脸上瞬间阴转多云,立刻从他那仿佛哆啦A梦口袋般的公文包里,再次掏出一个厚厚的、崭新的绝密封袋:“样本在这里!全是近期截获的,数量足够!地方还是老地方,我已经安排好了!”
何雨柱接过这“熟悉的烦恼”,掂量了一下,嗯,比上次还沉,看来敌人没闲着。
“行吧,安副院长,您请回。等我消息,这次……可能得多费点劲。”何雨柱故意把话说得沉重些,铺垫一下后续的“辛苦戏码”。
安在天郑重其事地敬了个礼(虽然他没穿军装,但这动作表达了他的最高敬意和期待),然后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何雨柱拎着密电文,再次入住招待所那个熟悉的单间。挂牌,反锁,动作一气呵成。
进入系统空间,何雨柱把文件往扫描区一扔:“天下无敌,活儿又来了!看看这次敌人又整了什么新花样!”
【叮!指令接收。开始分析新型未知密码样本。样本载入……数量:721份。启动深度结构分析与模式匹配……】
数据流再次奔腾起来。何雨柱照例泡上茶,找了本这个年代的军事杂志翻看着,心态十分平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间内)。系统运行的进度条似乎比前两次都要慢一些,界面上的数据模型也更加复杂多变,显示出这次密码的非同寻常。
【警告:检测到密码结构具有高度混淆性及**型映射关系。】
【启动多维度交叉验证及模糊逻辑推理……】
【发现关键线索:部分数字序列与常见物品编码存在潜在关联……正在缩小范围……】
何雨柱来了兴趣,放下杂志,凑近观察。
又过了一段时间,系统的提示音终于响起,带着一丝微妙的……“无语”?
【叮!新型密码破译完成。】
【破译结果:该密码采用三重混淆机制。】
【第一层:简单替换密码,用于干扰初步分析。】
【第二层:基于日期和特定偏移量的维吉尼亚密码变体。】
【第三层(核心):以《东北家常菜谱》(1955年冰城出版社常见版本)作为最终密码本。将经过前两层加密的数字,映射至菜谱的页码、菜品序号、主要配料排序。】
【例如:密文“3-12-5”可能对应第3页第12道菜的第五种主要配料(如“猪肉”、“白菜”等),配料名称再按特定规则转换为数字或字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