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省城那次剑拔弩张的初次谈判,又过去了一个多月。冬意渐深,北风呼啸着掠过“旭遇”产业园,卷起枯黄的落叶,平添几分肃杀。园区内部,那种无形的压力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反而如同不断加压的弹簧,积蓄在每个知情人心中。
陈遇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神色平静,但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茶杯边缘的动作,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林莉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翻阅着一份厚厚的财务分析报告,偶尔抬头看向丈夫的背影,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这一个月,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张伟的信息监控显示,对方内部对于与“旭遇”的合作模式存在不小的分歧。强硬派坚持要求技术移交和国资控股,认为这是确保万无一失的唯一途径;而另一派则更务实,认为“旭遇”团队的技术能力和提出的替代方案更具操作性,强行收编可能适得其反。
这种僵持,对“旭遇”而言,是一种煎熬。既不能放松研发和生产,又要随时准备应对最坏的情况。
“还在想谈判的事?”林莉放下报告,轻声问道。
陈遇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有点。就像在等一场不知道结果的审判。我们在赌国家的理性和我们技术的不可替代性,但赌注……有点大。”
林莉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感受着他掌心的微凉:“我们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亮明了底线,给出了方案,展示了价值。剩下的,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我相信,上面总有明白人。”
就在这时,陈遇桌上的加密电话再次响起。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紧张。陈遇深吸一口气,走到桌边,按下了接听键。
“遇哥,”张伟的声音传来,依旧平稳,但似乎多了一丝不同的意味,“何主任那边来函,邀请你和林莉、孙宇、李文博,明天下午两点,老地方,进行第二轮磋商。备注是:基于我方此前提交的合作框架建议书,进行深度探讨。”
“基于我方提交的框架建议书?”陈遇重复了一遍,眼神瞬间锐利起来,“确定吗?”
“函件原文如此。”张伟确认道。
挂断电话,陈遇看向林莉,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莉莉,你听到了吗?他们提的是‘我方提交的框架建议书’!这说明……他们可能倾向于接受我们的方案了!”
林莉也难掩激动,用力点头:“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至少,他们愿意在我们设定的框架内谈,而不是坚持他们最初那套!”
消息迅速传达给孙宇和李文博,两人也是精神大振。四人再次在陈遇书房集结,连夜梳理谈判细节,预演各种可能出现的刁难和问题,尤其是针对林莉提出的“合资公司”模式下的董事会构成、决策机制、利润分配、知识产权归属等核心条款,准备了多套应对方案。
“这次,我们必须要拿下!”孙宇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对!只要大方向按我们的路子走,细节可以适当让步!”李文博也摩拳擦掌。
第二天下午,蓝天宾馆,同一间会议室。
气氛与上一次截然不同。何主任、郑主任以及几位专家再次到场,但脸上少了些上次的严肃和审视,多了几分平和与务实。甚至连那位来自国防科工部门的老专家,看陈遇四人的目光也柔和了许多。
简单的开场白后,何主任直接拿出了厚厚的一叠文件,开门见山:
“陈总,林总,孙博士,李博士。经过我们内部多轮深入研究和专家论证,并报请上级批准,我们原则上同意,以林总上次提出的‘合资公司’模式,作为我们双方合作的基础框架。”
这话如同春风拂过冰面,让陈遇四人一直紧绷的心弦,瞬间松弛了大半!成了!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成了!
何主任继续道:“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一些具体条款,提出了修改意见,希望能与贵方达成共识。”
他翻开文件,一条条阐述起来。果然,对方在控股权(坚持要求国家占股51%,以确保在涉及重大战略决策时的主导权)、董事会席位(7席中占4席)、以及技术使用范围(要求合资公司拥有‘虎煌’材料在航天、国防等特定领域的独家、无偿、永久使用权)等方面,提出了比林莉原方案更苛刻的要求。
会议室里,刚刚缓和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讨价还价,唇枪舌剑。
“何主任,”陈遇据理力争,“51%的控股权和4个董事会席位,意味着合资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核心技术研发方向将完全由国资主导,这与我们保留团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初衷严重背离。我们坚持我方控股,或者至少是50:50的股权结构,以及平衡的董事会构成。我们可以承诺,在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事项上,赋予国资方一票否决权。”
林莉也立刻跟进,展示着精心准备的财务模型和数据:“关于技术使用范围,‘独家、无偿、永久’这三点,等同于将我们最核心的知识产权价值归零,这对‘旭遇’现有股东和团队是极不公平的。我们建议改为‘特定领域内的优先、有偿使用权’,使用费用可以根据采购量或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或者一次性支付合理的知识产权许可费。这既保障了国家利益,也体现了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