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这三天里,中国男篮的训练强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宫海涛像一个严苛的工匠,不厌其烦地打磨着以林风为核心的这套全新战术体系。
每一个掩护的角度,每一次无球跑动的时机,每一次传球的路线,他都要求到极致。
而球员们,也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和热情投入到训练中。林风在对抗赛中展现出的那种绝对统治力,彻底征服了所有人。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觉到,“胜利”这个词,离他们如此之近。
球队的氛围也变得异常融洽。
郭瑞彻底放下了身段,他不再是那个桀骜不驯的刺头,反而成了林风身边最积极的“小弟”。训练一结束,他就屁颠屁颠地跑去给林风递水、递毛巾,一口一个“风哥”叫得比谁都亲热。
“风哥,你那个背后运球接转身的动作,到底是怎么练的?教教我呗?”
“风哥,你觉得我刚才那个三分投得怎么样?是不是出手再快一点会更好?”
林风对他这180度的态度转变,也有些哭笑不得,但还是耐心地给他讲解了一些技术要领。他知道,郭瑞这种性格的人,你只有在球场上彻底把他打服,他才会真心实意地佩服你。
队长王哲,则像是找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春。在新的战术体系里,他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在低位和对方的内线肉搏,苦苦要球。他只需要做好挡拆、顺下、抢篮板这三件事,就能轻松地打出高效的数据。
他不止一次地在私下跟队友感慨:“跟林风打球,真是太舒服了。我感觉自己还能再打十年!”
球队的化学反应,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好。
在出发前往马尼拉的前一天晚上,宫海涛将最后一次队内对抗赛,安排成了正式比赛的模式。
他请来了专业的裁判,打开了现场的计时器和比分牌,甚至还让技术统计人员在一旁记录数据。
他要用一场最接近实战的比赛,来检验这几天的训练成果。
比赛的双方,依旧是林风领衔的主力阵容,对阵由替补和年轻球员组成的蓝队。
“嘟——”
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
从第一个回合起,场上的局面,就和几天前那场“屠杀”完全不同了。
林风所在的红队,打得行云流水,充满了章法。
郭瑞运球过半场,不再有多余的动作,立刻将球交到林风手中。
林风在高位持球,王哲立刻上来做出高质量的掩护。
林风借掩护突破,蓝队的防守阵型瞬间就被撕开。
这一次,林风没有选择自己攻,也没有传给顺下的王哲。而是在吸引了蓝队两名球员的包夹后,一个潇洒的背后传球,将球给到了从另一侧兜出来的周鹏手中。
周鹏接球,面前空无一人,他稳稳地命中了一记中距离跳投。
整个进攻过程,只用了不到8秒钟。传球、掩护、跑位、终结,一气呵成,充满了现代篮球的美感。
场边的宫海涛,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才是他想要的团队篮球!以一个超级强点为核心,但最终的目的是盘活全队!
接下来的比赛,红队彻底掌控了节奏。
林风就像一个精密的战术指挥官,在场上游刃有余地调动着队友。
他时而利用自己的个人能力强攻,用无解的后仰跳投惩罚对手。
时而利用自己的牵制力,为队友创造出大量的空位机会。郭瑞和周鹏等射手,接球投篮投得手感滚烫。
王哲更是打得如鱼得水,他只需要跟着林风的节奏跑,就能不断地在篮下接到“喂饼”传球,轻松完成暴扣。
蓝队虽然拼尽了全力,但在战术素养和核心球员能力的巨大差距面前,他们的抵抗显得苍白无力。
半场比赛结束,红队已经领先了25分。
中场休息时,宫海涛没有进行任何战术布置,只是对球员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
“打得不错。”他看着队员们,说道,“下半场,我只有一个要求,把领先优势,扩大到40分以上。”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都燃起了战意。
他们知道,这是教练在给他们设定更高的目标,也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亚洲杯,提前注入“血洗”对手的信心。
下半场比赛,红队打得更加凶猛。
林风更是开启了“杀手本能”,他的每一次进攻,都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第三节中段,他在一次快攻中,面对蓝队最后一名回防的中锋,没有丝毫减速,直接腾空而起!
那名年轻的中锋,鼓足了勇气,也跟着跳了起来,想要封盖。
结果,在空中,林风的身体,像一辆重型坦克,硬生生地扛着他,将球狠狠地砸进了篮筐!
又是一个残暴的2 1隔人暴扣!
那个年轻中锋,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半天没爬起来,眼神里充满了被摧残后的恐惧。
这一球,彻底击溃了蓝队最后的一丝抵抗意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