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晨雾像浸了药香的纱,轻轻罩着函谷关的城楼。尹喜站在观星台的紫石中央,望着北斗七星的斗柄——那柄由"摇光开阳玉衡"三星连成的长勺,昨夜子时刚过,便缓缓转向了西南方的"天苑星"。按《夏小正》"天苑十六星,如环状,主苑囿、草木",这组星官像座悬浮在天幕的药圃,而此刻斗柄的指向,恰如在为世人指引采摘药草的方位。
"关令,医工说库存的苍术快用完了,板蓝根也只够三日的量。"张诚捧着药箱登上观星台,箱盖敞开着,里面的药草散发着清苦的气息,与晨雾中的湿气相融,"西市的药铺都已售罄,连山里的药农都不敢进山采药了,说是'疫气重,怕撞邪'。"
尹喜的目光从斗柄移向天苑星,那十六颗星组成的环状星群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串被露水打湿的珍珠。《甘石星经·北斗占》有云:"斗指天苑,主百草生,此时采药,药力倍于常时。"他指尖划过台面上天苑星的刻痕,那些星纹边缘竟钻出几株细小的绿芽,不知何时从石缝里冒出来的,在晨光中舒展着嫩叶。
"备车马,随我入崤山。"尹喜抓起案上的《甘石星经》,竹简里夹着的药草图鉴被带了出来,上面画着板蓝根的形态,旁边注着"生山谷阴处,叶如蓝,根可入药,解疫毒"。
崤山在函谷关东南,按星象方位,恰对应天苑星的位置。马车驶出关门时,尹喜特意望了眼天关星——那颗星的光芒虽仍黯淡,却比昨日清透了些,像蒙尘的玉被擦去了浮灰。关卒们牵着马走在前面,马蹄踏过隔离带的石灰线时,扬起的白灰在紫气中飘散,竟与天苑星的光晕有几分相似。
入山不过三里,便听见溪流的声响。尹喜让车马停在溪边,自己则带着医工老周登上附近的山坡。"按《甘石星经·天苑篇》,天苑星环内有'八谷星',对应地上的八种药草生长地。"他指着东南方的山谷,那里的雾气正缓缓散去,露出成片的灌木丛,"斗柄指的天苑左角,恰是这处山谷,该有板蓝根。"
老周蹲下身,拨开丛草查看土壤:"关令说得是,这土带沙性,潮而不涝,正是板蓝根喜长的地方。"他扒开片灌木,果然见底下藏着几株叶片呈蓝绿色的植物,根块在土里微微泛红,"您看这根,表皮带紫,断面黄白,正是上好的板蓝根!"
尹喜望着那些植物,忽然发现它们的生长轨迹竟与天苑星环的左角轮廓隐隐相合——靠近溪流的地方长得密,地势高的地方则稀疏,像有人按星图在土里种的。他想起老子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原来天地早已按星象布好了药草,只是世人常视而不见。
往山里走得越深,雾气越淡,阳光透过树冠洒下斑驳的光,落在地上像碎掉的星子。行至一处背阴的山崖下,老周忽然停住脚步,指着石壁缝隙里的植物:"关令您看,是苍术!"
那些植物的叶片呈卵形,边缘带着细锯齿,根茎处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正是解疫毒的良药。尹喜仰头望向山崖上方的天空,那里恰好是天苑星环的右角,按《夏小正》"天苑右角有苍石,石上生草可愈疾",这处山崖的青石果然与星象所言相合。更奇的是,苍术生长的石缝排列,竟与天苑星环右角的星序完全一致,仿佛石壁上嵌着幅微缩的星图。
"采的时候留三分根须,"尹喜提醒众人,"按《甘石星经·草木占》'采药不伤根,来年复丛生',我们要借天苑星的生机,不可竭泽而渔。"他见老周正用小铲小心翼翼地挖着苍术,根茎上的泥土簌簌落下,露出黄白色的断面,断面的纹路竟像极了天苑星的光芒轨迹。
日头升至中天时,药篓已装得半满。尹喜坐在溪边的青石上,望着众人采药的身影——他们分散在山谷的不同角落,有的在溪边挖板蓝根,有的在石缝采苍术,有的则在林间寻找其他草药,彼此间隔的距离,竟与天苑星环内各星的间距隐隐对应。他忽然明白,所谓"斗指天苑",不仅是指引方位,更是在示现"万物有序"的道理,连药草的生长、人的劳作,都暗合星轨。
"关令,您看这是什么?"个年轻医工捧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跑过来,花朵呈穗状,叶片细长,"闻着有股清苦气,像能入药。"
尹喜翻开药草图鉴,比对半晌,忽然想起《甘石星经·药星篇》"天苑星侧有紫菀星,其下生紫菀草,可治咳逆"。他望向那株植物生长的方向,果然在天苑星环的外侧,正对应紫菀星的位置。"这是紫菀,"他笑道,"疫中患者多有咳喘,正好用得上。"
午后的阳光变得炽烈,紫气在山间流动,像条透明的带子。尹喜让众人停下歇息,自己则登上山顶,望着函谷关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望去,关城像颗被群山环抱的明珠,而崤山的轮廓,竟与天苑星环的形状惊人地相似——原来整座山,都是天苑星在地上的投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