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纺纱厂的抵押贷款已经下来了。
比预估要少一些,只有820万。
生产线也已经有一些眉目了,咱们找设备代理进口公司询问过。
日产气流纺有现货,价格也挺便宜的,一条生产线只要38万,不过有可能是六七成新的二手货。
此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捷克那边刚刚研发出来的二代机,这就需要排队订购了。
二代机的优点,除了生产效率比一代机高了将近1倍之外,还具有排杂装置,属于半自动,省人工。
气流纺从65年诞生一代机开始,到如今二代机,差不多发展了将近十年时间。
全自动三代机,大概率会在85年左右面世。
换而言之,未来10年时间,都是二代机的天下。
我们如果早点入手二代机,也有可能进行逆向研究,自行掌握二代机技术,进而研发出属于我们的三代机。”
马龙准备搞社团,做盒饭生意,但还没有开始大动干戈,纺纱厂的手下就积极的来找他汇报工作。
“820万够用吗?能买到二代机,肯定买二代机!”
手下都将二代机的优点给马龙做了简单的分析,马龙自然不会短视的买一代机。
而且,作为一家制造企业,掌握核心技术非常关键。
为了赚钱,只是一味的给国外企业做代工,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赚一些辛苦钱,那也太贱了!
改开以后,国内纺织行业基本上用的都是国外的机器,特别是日产机械,用的比较多。
这也催生了不少为日货代言、带路的太君。
如今马龙有系统相助,自然不会容忍官方动用宝贵的外汇,大部分都花在接手小日子淘汰落后产能的机械设备上。
港流,日流,韩流,如果有的选,马龙宁可选港流!
至少这么做,肉还烂在锅里。
更何况,这个港流,是马龙可以引领、掌控的。
“老板,公司里的钱,大致上还是够用的。
除了820万贷款之外,公司还有上个月的销售额。
预留出下个月的运营成本,大概还有120万。
再加上这个月的应收账款,公司能够动用的资金超过1300万。
第二代气流纺生产线价格大概在110万左右。
价格虽然比二手一代机贵了差不多2倍,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1倍。
一代机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购买二代机,只是回本的时间延长了几个月而已。
而且,我们预计购买10条第二代气流纺生产线成套设备,到时候公司将会有3000头气流纺。
等项目正式投产运营后,年产纱线约2000吨,生产牛仔布600万米。
年产值7800万,毛利润1500万。对比生产白胚布,每年将多出900万毛利润。”
“好!”
马龙听到年产值7800万,毛利润1500万,顿时激动的拍了一下桌子。
紧接着,马龙爽快道:“既然钱够用,就按你们的方案去操作。”
一年1500万毛利润,基本上就说明,进购新的生产线,一年内就能回本!
而且,纺纱厂原本市值也就2000万左右,进购1100万的生产线,也就三千万市值。
可是当新的生产线正式投产,光是新生产线这一块,就有7800万的年产值。
到时候再加上公司原先的生产线,年产值可能要破亿。
而传统制造业,年产值要大于市值,在公司运营良好的情况下,打个七折也就差不多了。
换而言之,马龙的纺纱厂将从3000万资产的小公司,骤然增长为7000万市值的中型企业。
而如今,香江市值破亿的纺纱厂、成衣厂,也只有寥寥几家而已。
甚至,因为是上市公司,前不久还经历了股灾,没什么余钱能够扩充产能。
所以,公司的市值也就难在短时内提升上去。
马龙的纺纱厂却不同,船小好调头!
有了人才掌控公司的各方各面之后,不用马龙动手,光是手底下的人,就能凭借他们的专业,迅速找到扩大公司规模,增加市值的方式。
“Magic!”
等到手下走出办公室,出去办事后,马龙心情大为开怀,不禁在办公室里尬舞起来。
只可惜,办公室里似乎少了点什么。
对了,少了一名盘靓条顺的女秘书!
作为海盛社太子爷,作为平亿近人的大老板,身边居然连个灭火器都没有。
“嘘——”兴尽之后,马龙迅速恢复冷静。
“不!这不是Magic!而是因为人才,是因为技术,是因为知识!”
马龙初步体会到了,系统给他带来的帮助,到底有多大。
虽然,收益暂时停留在手下的嘴上,一切都没发生。
但是,马龙已经能够预感到,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技术的革新是时代的洪流!没有人能够阻挡!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