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深入企业:营商环境的症结所在
林枫那句“看看有多少根子已经烂透了”,像一记重锤,砸在县政府门前这片小广场上,余音久久不散。
空气凝固了。
安监局长孙德海的脸,已经不能用“死灰”来形容,那是一种血色被抽干后,混合着恐惧与绝望的蜡黄。他知道,林枫这不仅仅是要办那个不知死活的小科员,这是要掀桌子,要把安监局乃至更多部门的家底都翻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纪委副书记张毅的反应最快,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对身后的一个干事低声吩咐了几句。那名干事一点头,转身就快步走向不远处的一辆黑色轿车,车子迅速启动,直奔安监局方向。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张毅看向林枫的眼神,多了一层审视,也多了一层说不清的意味。他干纪检工作多年,见过太多雷声大雨点小的“作风整顿”,也见过太多顾及情面、最终不了了之的“高高举起”。像林枫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把刀递到纪委手上,并且指明了要害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这个年轻人,要么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头青,要么……就是有着绝对底气和通天手腕的狠角色。
“周主任。”林枫的声音打破了僵局。
“在!”周建国立刻应声。
“你陪着张书记和李主任,在这里协调。我去王老板的厂里看看。”林枫说着,转向了依旧有些不知所措的王建军,“王老板,带路吧。”
王建军猛地回过神,他看着林枫,嘴唇动了动,想说句感谢的话,却发现嗓子眼发紧,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最终,他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走向自己那辆破旧的桑塔纳。
林枫没有坐自己的专车,而是直接拉开了王建军那辆桑塔纳的副驾车门,坐了进去。这个动作,让周围所有围观的干部和群众都愣住了。
一个副县长,放着崭新的奥迪不坐,去坐一辆连车漆都快掉光的桑塔ナ。
孙德海看着绝尘而去的桑塔纳,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他知道,林枫这是在用行动表明态度——他今天,就和这些受了委屈的企业家,站在一起。
车子驶离县政府,汇入车流。车厢里很安静,只有老旧发动机的嘶吼和轮胎压过路面的声音。王建军紧紧握着方向盘,手心里全是汗,他几次想开口,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林枫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在他的视野中,系统地图上,城郊工业园区的片区,原本闪烁着黄色和红色光点的区域,随着刚才县政府门口那场风波的发酵,一些黄色的光点,正在慢慢地向代表中性的白色转变。
【姓名:李强】【身份:宏达机械厂厂长】【民心值:-20(观望/怀疑)→ -5(观望/一丝期待)】
【姓名:赵敏】【身份:华美纺织公司经理】【民心值:-35(失望/抱怨)→ -15(震惊/观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知道,今天在县政府门口点燃的这把火,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那些同样在泥潭里挣扎的企业家耳朵里。他们现在都在看着,看着自己这把火,到底是虚晃一枪,还是能真正烧掉那些盘根错节的藤蔓。
“王老板,你这批德国设备,花了多少钱?”林枫忽然开口问道。
“算上运费和关税,一共三百多万。”王建军老老实实地回答,“这几乎是我全部的家当了。我就是看中这批机器自动化程度高,能省不少人工,想着一步到位。”
“好设备。”林枫点了点头,“清源县要发展制造业,就需要你这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需要这样先进的设备。”
一句简单的肯定,让王建军的眼眶又是一热。他来清源这两个月,听到的都是“不合规矩”、“需要研究”、“再等等”,这还是第一次,有领导肯定他的选择,肯定他的价值。
车子很快抵达了位于城郊的工业园。王建军的厂房位置有些偏,周围还是一片待开发的荒地。厂房本身是租的,外墙刷得雪白,看起来很新,但走进去,却是一片冰冷和死寂。
几十台崭新的德国进口缝纫机,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车间里,上面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旁边的裁剪区、熨烫区,设备也都已经安装到位,却同样不见半点生产的迹象。整个偌大的车间,空无一人,只有机器冰冷的轮廓,像一排排沉默的墓碑。
林枫走上前,用手拂去一台缝纫机上的灰尘,露出了下面锃亮的金属外壳和复杂的机械结构。他可以想象,当这些机器全部运转起来时,会是怎样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而现在,它们却只能在这里静静地沉睡,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无声地消耗着一个创业者的时间、金钱和希望。
“林县长,您看,这就是他们说不合格的机器。”王建军指着机器上的铭牌,“这都是欧盟认证的,怎么到了咱们这儿,就成了三无产品了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