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试点先行:一所乡村学校的蜕变
陈建国口中“幽灵”二字,轻飘飘地落下,却在县委一号会议室里砸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坑。
空气凝固了。
教育局长马国良的身体在那一瞬间彻底僵住,他感觉自己不是坐在柔软的皮椅上,而是坐在一块烧红的烙铁上,每一寸皮肤都在灼痛。他甚至能感觉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或锐利,或审视,或冰冷,像无数根针,扎在他的背上。
他的世界,在那一刻,只剩下这两个字的回音。
“幽灵……幽灵……”
纪委书记陈国忠的嘴角,勾起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弧度。他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姿态放松,眼神却像鹰隼,牢牢锁定了猎物。他欣赏这种开场,直接、粗暴,不留任何转圜余地。
财政局长和组织部长则不动声色地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是在清源县盘踞多年的“老人”,对各个系统的门道心知肚明。教育口的这点猫腻,他们早有耳闻,但水下的石头,没人愿意主动去搬。可今天,新来的县委书记,显然不打算让这块石头继续待在水里了。
“林枫同志,你来给大家具体讲讲。”陈建国没有给任何人反应和串供的时间,直接点了林枫的名。
林枫站起身,没有看任何人,只是平静地打开了面前的笔记本。他没有拿出那个神秘的蓝色文件夹,而是用一种纯粹的工作汇报口吻,将数据和事实娓“娓道来。
“根据对县教育局人事档案和财政局工资发放表的交叉比对,初步发现,我县在编不在岗、长期领取工资及乡镇补贴的教职人员,共计七十八人。这些人,档案清晰,履历完整,但近三年内,没有任何实际教学记录和考勤记录。他们像幽灵一样,只存在于工资单上。”
“这七十八人,每年冒领的工资、绩效、各类补贴,总金额约为三百四十万元。这笔钱,如果用于‘云端课堂’项目,足以完成全县所有乡村教学点的硬件铺设,并支付三年的网络运营费用。”
林枫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数字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会议室里炸响。
三百四十万!
七十八个“幽灵”!
财政局长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这个数字,远超他的想象。他知道有漏洞,却没想到漏洞这么大。
马国良的脸色,已经从煞白变成了死灰。他完了。他知道,当林枫能准确报出人数和金额时,对方手里握着的,就绝不是什么“初步估算”,而是一份完整的、随时可以移交纪委的死亡名单。
“马国良同志,”陈建国的声音响起,冰冷而平静,“你有什么要解释的吗?”
“我……我……”马国良张了张嘴,喉咙里像是被棉花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能解释什么?说自己不知道?那便是失职渎职。说自己知道?那就是同流合污。
这是一道送命题。
“我……我有责任,我监管不力,我向组织检讨……”最终,他选择了最无力,也是唯一的辩解方式。
陈建国没有再看他。
“陈国忠同志。”
纪委书记陈国忠立刻坐直了身体:“书记,请指示。”
“给你一个星期,把这七十八个‘幽灵’,连同背后的‘养鬼人’,给我原形毕露,一个都不能少!”
“保证完成任务!”陈国忠的声音铿锵有力。
会议室里的温度,仿佛又降了几度。
“今天的第二个议题,”陈建国话锋一转,看向林枫,“关于林枫同志提出的‘云端课堂’项目。我个人认为,这是解决我县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根本性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
他环视全场,语气不容置疑。
“我提议,成立清源县智慧教育改革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县长担任第一副组长,林枫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具体负责项目的推进和落实。财政、组织、纪委等部门,为小组成员单位,必须无条件配合。”
“项目要搞,蛀虫要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散会。”
陈建国说完,便起身离去,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整个会议,从开始到结束,不到二十分钟。但对与会的某些人来说,却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煎熬。
林枫和周建国走出会议室时,外面的阳光正好。
“书记这一套组合拳,打得漂亮。”周建国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兴奋,“先立威,后授权。这下,我看谁还敢阳奉阴违。”
“威是立了,但活儿才刚开始。”林枫看着远处的天空,“陈书记警告过我,真正的阻力,不会出现在会议室里。”
“怕什么。”周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只管往前冲,后面的事,我帮你兜着。现在去哪儿?”
“黑石沟。”林枫的回答简单干脆。
“黑石沟小学?”周建国愣了一下,“那可是全县条件最差的教学点,泥坯房,没厕所,一个老师带三个年级。你选那儿当试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