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创新举措:云端课堂的基石
夜色在窗外缓慢褪去,从浓墨转为灰蓝,再染上一抹鱼肚白。
林枫办公室里的台灯,像个忠诚的哨兵,陪着他熬过了一整夜。空气中,冷茶的苦涩、旧纸张的霉味与窗外潜入的晨曦微光,混杂成一种复杂而清醒的气息。
他的身体靠在冰凉的椅背上,一夜未眠,双眼却找不到丝毫困意,只有一种超频运转后的灼热感。
在他的意识深处,那个庞大的清源县电子沙盘依旧悬浮着。所有的信息流都已隐去,只剩下一个点,一个原本被他忽略的点,在沙盘的角落里,执拗地闪烁着刺目的红色。
县财政局,工资发放中心。
这个地方,与教育局、学校、扶贫办这些他熟悉的战场,似乎隔着一道次元壁。它像是一台精密、冰冷、只负责执行命令的机器,为什么会亮起最高级别的警报?
林枫的意念像一枚精准的探针,瞬间扎进了那个红点。
【智慧教育系统】开始以他无法理解的方式高速运转。刚刚被他“喂”进去的、那半箱来自教育局的、杂乱无章的人事档案、师资配比表、年度报告,与财政局的工资发放记录,两条看似永不相交的平行数据流,被系统强行扭合在了一起。
碰撞,比对,筛选。
一瞬间,林枫“看”到了。
他看到了一个个名字。这些名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县财政局的工资发放表上,被归类于“偏远乡镇教师”序列,每月准时领取着工资、乡镇补贴、艰苦地区津贴。
然后,他将这些名字,投射到教育局的人事档案和各大学校的真实花名册上。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这些名字,像是一滴墨水滴入了清水,凭空消失了。黑石沟小学没有他们,白马乡中心校没有他们,清源县任何一所、哪怕是最小的教学点里,都没有这些“老师”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的痕迹。他们是存在于工资条上的幽灵,是吞噬着教育经费的黑洞。
“幽灵教师”。
一个冰冷的词汇在林枫脑海中成型。
这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张盘根错节的网。系统在沙盘上用红线将这些“幽灵”与他们名义上归属的学校连接起来,竟织出了一片触目惊心的血色网络,覆盖了全县近三分之一的乡村学校。
每年,数额巨大的资金,就这样通过这个隐秘的渠道,被悄无声息地抽走。
林枫终于明白,为什么教育局的领导总是在哭穷,为什么王建国校长一个人的编制要撑起一所学校。钱,不是没有。只是它们像地下水一样,流进了别人早已挖好的暗渠。
这比扶贫项目上简单粗暴的截留挪用,更加阴险,也更加恶劣。它不动声色,细水长流,用合规的流程做外衣,蛀空了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
一股寒意夹杂着怒火,从林枫的胸腔里升腾起来。他拿起桌上那份《清源县农村教学点布局优化情况汇报》,纸张的边缘被他捏得变了形。
所谓的“优化布局”,所谓的“撤点并校”,现在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或许,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掩盖这些“幽灵教师”的存在。学校撤了,编制却可以继续保留,神不知鬼不觉。
他原本的计划,是向县里申请一笔专项资金,来启动【云端课堂】。现在看来,不必了。
启动资金,就躺在这份工资单里。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搭建一个惠及学子的“云端课堂”,更要借此机会,对这个千疮百孔的教育人事体系,来一次彻底的清淤和刮骨。
这个念头一定,林枫心中最后一丝对“挥霍”掉一百八十点民心值的犹豫,也烟消云散。他知道,这笔买卖,值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了窗户。清晨的冷风灌了进来,让他滚烫的头脑冷静了些许。他看着远处刚刚苏醒的城市,再看看桌上那堆积如山的材料,一个全新的计划在他脑中飞速成型。
他不能直接抛出“幽灵教师”这个炸弹,那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被反咬一口。他需要把【智慧教育系统】给出的完美答案,逆向工程,伪装成是自己通过一夜苦功,从这堆故纸堆里推导出来的成果。
他要让所有人都相信,这是一个年轻的副县长,凭借着惊人的勤奋和超凡的洞察力,发现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林枫进入了一种奇异的工作状态。
他将系统分析出的数据图表、关联模型,用最原始的方式,在稿纸上一遍遍地重构、演算。他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那些官方文件上画满了标记和注释,故意制造出一种反复推敲、艰难求索的痕迹。
一份名为《关于清源县教育资源优化及“云端课堂”试点建设的构想方案》的报告,在他的笔下,逐渐从一个存在于脑海中的完美模型,变成了一份逻辑严谨、数据详实、看得见摸得着的纸质文件。
方案分为两大部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