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收获盘点:基层治理的典范
县电视台新闻播出的第二天,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石嘴村的村口已经像赶集一样热闹。
昨晚,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挤在有电视的人家里,看完了那条足以载入村史的新闻。许多人是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看到自家的房子,看到那片既熟悉又惊险的后山。
王大炮正被一群半大小子围在中间,唾沫横飞地讲述着他被方记者采访时的“英勇事迹”。
“那女记者问我,‘王大哥,你冲进去的时候,怕不怕?’我咋说的?我把胸脯一拍,我说,‘怕?俺们石嘴村的爷们,字典里就没这个字!林书记都带头往前冲,俺们还能当孬种?’”
他讲得绘声绘色,完全忘了自己当时紧张得搓了半天手,最后憋出来的那句“穷日子,也怕啊”。
周围的村民们听得哈哈大笑,没有人戳穿他。昨天的后怕已经沉淀,转化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他们不再是那个无人问津的贫困村,他们是上了电视、被全县看到的“英雄村”。
林枫站在不远处,看着这幅生动的画面,脸上带着笑意。陈老蔫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吧嗒着他的旱烟锅,烟雾缭绕中,眼神却比谁都清明。
“书记,这人心啊,就像这地。”陈老蔫低声说,“你荒着它,它就长野草;你用心拾掇,给它浇水施肥,它就能给你长出金疙瘩。”
林枫点了点头。他抬眼望去,村里人的头顶,那些绿色的民心值数字,像雨后春笋般茁壮,几乎看不到一个低于【 80】的。王大炮头顶的数值,更是从【 85,信服/感激】稳稳地跳到了【 90,崇拜/拥护】。
整个村子,乃至整个凤山镇,都沉浸在一种昂扬而踏实的氛围里。这种氛围,林枫在系统界面上看得更清楚。
【区域民心总值: 99(万众归心)】
【状态:区域内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对主政者(宿主)拥有极高的信任度与拥护度。政绩光环已形成,无法被掩盖、无法被窃夺。】
99。距离满值,只差一步。林枫知道,这最后一点,不是靠某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能补上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这种安稳幸福的日子,一天天累积下去。
他开着那辆半旧的普桑,缓缓驶离石嘴村。车窗外的凤山镇,在他眼里,已经变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车子经过那条曾经让两家人打得头破血流的田埂。如今,田埂已经被拓宽成了一条结实的水泥路。路的一边,去年还为争地吵得不可开交的张家和李家,正合伙搭起一个塑料大棚。张家的男人在棚里干活,李家的媳妇在路边摆摊,卖着自家地里刚摘下来的新鲜蔬菜,有说有笑地招揽着偶尔路过的游客。
看到林枫的车,两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远远地挥着手,脸上是那种发自内心的、不掺任何杂质的笑容。他们头顶的民心值,早已从最初的【-50,对立/不满】,变成了如今稳固的【 70,满意/感谢】。
车子继续向前,来到了镇东头。那家曾经黑烟滚滚、污水横流的老牌造纸厂,已经焕然一新。高耸的烟囱不再冒出呛人的黑烟,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白色水蒸气。厂区门口,挂上了一块崭新的牌子——“凤山文创纸业有限公司”。
厂区旁的河水,肉眼可见地清澈了许多。几个孩子在父母的看护下,正在河边的浅水区嬉戏,清脆的笑声传出很远。这是十几年都未曾见过的景象。
一个穿着崭新蓝色工服的年轻人骑着电动车从厂里出来,看到林枫的车,他特意停下,摘下安全帽,对着林枫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林枫认得他,是改造期间带头闹过事的工人之一。他头顶的民心值,从改造初期的【-20,担忧/抵触】,一路攀升,如今定格在【 75,感激/安心】。
林枫知道,厂子转型后,产品对路,工人的工资普遍涨了三成,还学到了新的操作技术。环境好了,钱袋子鼓了,心里的怨气自然就消了。
这便是治理。它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冰冷的条文,它是张家和李家握手言和后的笑脸,是孩子们在清澈河水里的嬉闹,是工人们鼓起来的钱包和挺直的腰杆。
回到镇政府,林枫刚停好车,就看到办公室的小王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林书记,周镇长让您去他办公室一趟。”
林枫走进周建国的办公室时,周建国正站在窗前,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牛皮纸档案袋,似乎在等他。
“来了。”周建国转过身,将档案袋放在桌上,示意林枫坐。他的眼眶有些发红,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你小子,现在可是咱们清源县的大名人了。”周建国半开玩笑地说,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欣赏。
林枫笑了笑:“都是周镇长您领导有方。”
“少给我戴高帽。”周建国摆了摆手,神情严肃起来,“我给你看样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