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弘历要带后宫妃嫔去圆明园避暑,舒嫔因为有身孕所以被留在了紫禁城,而甄嬛不放心舒嫔的身孕,因此自请留在紫禁城照顾舒嫔。
弘历则带着太后,嘉贵妃,纯妃,愉妃,顺嫔,慎嫔,令嫔和恭贵人,陆常在去了圆明园避暑。
七月的圆明园,暑气被连片的荷风滤去了大半。芰荷深处的“听荷水榭”里,三足冰鉴冒着丝丝缕缕的白气,将周遭的空气浸得沁凉,鉴中镇着的不仅有酸梅汤、冰镇西瓜,还有刚从江南运来的鲜荔枝,裹着湿冷的帕子,甜香混着冷气,在水榭里漫开。水榭外,万亩荷塘铺着绿伞般的荷叶,粉白的荷花从叶间挺出,风过时,花瓣上的晨露滚进水里,晃出满池细碎的光。岸边的垂柳垂着碧色的丝绦,蝉鸣藏在柳荫里,聒噪却也衬得这园子里更显清幽——这是紫禁城没有的舒展,连随驾的妃嫔们,也比在宫里多了几分表面的松弛,只是那松弛底下,依旧盘绕着剪不断的争宠心思。
顺嫔坐在水榭西侧的软榻上,穿了件米白色旗装,领口袖边滚着银线,线脚里绣着细密的缠枝莲,不细看瞧不出,却透着满洲大族女子的温婉矜贵。她鬓边簪着支珍珠钗,珠子莹润,随着她抬手的动作轻轻晃动。手里捏着柄素面团扇,扇面上绘着浅淡的荷景,慢悠悠地扇着,目光却时不时往水榭入口瞟——皇上今儿早朝后说要过来瞧荷,这会儿该快到了。身侧的宫女木禾悄悄递上盏冰镇莲子羹,白瓷碗里的莲子炖得酥烂,汤面飘着几粒冰糖,轻声道:“主儿,这是小厨房刚炖好的湘莲,您先润润口,待会儿皇上过来,也能尝个新鲜。”顺嫔接过,指尖碰着瓷碗的凉意,心里却盘算着:这莲子羹是她特意嘱咐加了少许茯苓的,既解暑又安神,皇上近来处理政务累,若是尝出好处,定能想起她的细心。
“哟,顺嫔姐姐倒是会寻清净,躲在这儿享好东西呢。”一个清脆的声音从水榭入口传来,恭贵人挑着藕荷色的帘子走进来,她穿了件石榴红的旗装,领口袖边镶着金绣的缠枝纹,纹络里还缀着小颗的珍珠,走动时,头上赤金镶红宝石的凤凰钗晃着,珠串叮咚作响,满是张扬的娇俏。身后的宫女手里捧着个描金锦盒,盒角露着点碧色的玉光,一看便知是刚寻来的新鲜玩意儿。
顺嫔放下莲子羹,起身浅福了福,笑意温和得恰到好处:“是恭贵人妹妹来了,快坐。这水榭里凉快,冰鉴里还有刚镇的荔枝,妹妹尝尝?刚从江南运过来的,鲜得很。”嘴上热络,眼底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这恭贵人虽与自己同年入宫,家世不比自己,可近来颇得皇上喜欢,行事越发张扬,今儿定是闻着皇上要来的消息,特意过来凑趣的,不过一句“妹妹”,倒也让她占不了多少便宜。
恭贵人也不客气,径直坐在顺嫔对面的梨花木椅上,接过宫女递来的玉柄团扇,扇面上是皇上亲笔题的“荷风送爽”四字,墨迹还透着几分新润。她故意将扇面往顺嫔眼前亮了亮,笑道:“多谢顺嫔姐姐惦记,只是我瞧着这莲子羹虽好,却不如皇上赏我的这扇子解暑——前日我跟皇上说园子里蚊子多,夜里睡不安稳,皇上便特意让人寻了上好的玉柄,找御书房的先生题了字,说让我随身带着,既能扇风,又能安神。”这话里的炫耀,连坐在角落的陆常在都听得明明白白,手里的帕子攥得更紧了。
陆常在缩在水榭最里侧的位置,位分最低,性子也怯懦。她穿了件浅碧色的素旗装,领口没绣花纹,只滚了圈浅青的边,头上也只簪了支银质的素钗。本是跟着令嫔过来的,想着能安安静静待着就好,没料到会撞见顺嫔与恭贵人的“寒暄”。这会儿听恭贵人提起皇上的赏赐,她只敢低着头,目光落在自己的裙摆上,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被这两位“姐姐”注意到。
“恭贵人妹妹倒是好福气,能得皇上这般记挂。”顺嫔端起茶盏,抿了口微凉的雨前龙井,压下心底的不快,语气依旧平和,“只是这园子里虽自在,却也比不得宫里清净——昨儿我让木禾给宫里捎信,听娴贵妃姐姐身边的人说,储秀宫的舒嫔妹妹又不舒服,常常胎动不安,娴贵妃姐姐在宫里日日陪着,连觉都睡不安稳,想来也是辛苦。”她故意提舒嫔和甄嬛,一是想提醒恭贵人:再得宠,也别忘了宫里还有怀龙裔的舒嫔,别太得意忘形;二是借“娴贵妃姐姐”“舒嫔妹妹”的称呼,悄悄提醒旁人了自己的位分,毕竟她比舒嫔晋位早,论理,舒嫔也该叫她一声“姐姐”。
恭贵人脸上的笑意淡了些,手里的扇子扇得慢了些,却依旧嘴硬:“舒嫔妹妹有娴贵妃娘娘照拂,自然稳妥。咱们在这儿陪着皇上,把皇上伺候舒心了,也是做妹妹的本分。”说着,她示意宫女打开身后的锦盒,里面是一对晶莹剔透的和田玉坠,雕成了并蒂荷花的模样,玉色温润,还带着点凉意,“这是昨儿内务府送来的,说是皇上特意赏的,让我挑件喜欢的玩意儿。我想着待会儿皇上过来,若是瞧见这对玉坠,配着今儿的荷景正好,说不定还能夸我心思细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