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军区指挥部里没有了大战前的凝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蓄势待发的锐气。地图上代表敌我态势的标记清晰明了,而刘川的目光,正牢牢锁定在鲁西南与豫北交界的那片区域。
“政委,副司令,参谋长,”刘川敲着地图上豫北的几个点:“冈村宁次在塔子沟吃了大亏,正在舔伤口、攒拳头,按照鬼子的习惯,下次来的,肯定是更狠、更重的组合拳。我们不能坐在这里等他准备好。”
聂政委看着地图:“你的意思是,趁他病,要他命?主动出击?”
“对,”刘川斩钉截铁:“但不是去硬碰硬。你看这里,”他的手指划过豫北:“豫北的鬼子,主要是独立混成旅团和一些守备队,相比我们刚打掉的‘骷髅’师团,实力弱得多。而且这里卡在我们鲁西南根据地的西边,就像抵在咱们腰眼上的一把钝刀子,不拔掉它,睡觉都不安稳。”
许友副司令眼睛一亮:“打豫北?好主意,一来可以扩大根据地,把咱们的鲁西南和太行山那边更好地连起来;二来,咱们刚整编完的十个旅,新兵多,新装备多,正好拿这些二线鬼子练练手,见见血,”
参谋长王安立刻补充道:“从战略上看,拿下豫北部分区域,可以打通与太行、太岳军区的直接联系,相互支援更为便捷,也能极大改善我鲁西南核心区的侧翼安全。”
刘川点点头,走到沙盘前:“所以,我决定,发起一次以豫北为主要方向的战役行动。战役目的有两个:第一,歼灭或驱逐豫北地区日伪军有生力量,扩大和巩固根据地;第二,在实战中全面检验和锻炼我们新整编的十个旅,特别是步、炮、坦、骑的协同作战能力,”
他环视在场的高级指挥员们,语气变得严肃:“这次战役,不同于之前的防御反击,是我们山东军区第一次主动策划、主动发起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是对我们整军经武成果的一次大考,必须打好,必须打出威风,”
作战方案很快在指挥部里激烈讨论起来,李云龙第一个嚷嚷:“司令员,这主攻任务得交给俺们一旅,保证像尖刀一样,给鬼子来个中心开花,”
丁伟不紧不慢地说:“老李,主攻不一定非得是你,豫北地势相对平坦,适合装甲部队和炮兵发挥,我们二旅刚加强了炮兵,可以负责正面牵制和火力压制。”
张大彪言简意赅:“三旅擅长穿插,可以负责切断敌人退路和打援。”
梁中玉和孙德胜、新编的第七、第八、第九旅也纷纷请战,要求让自己的装甲和骑兵在平原地区大显身手。
刘川听着众人的争论,心中已有计较。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都别争了,这次战役,我们兵力占优,装备占优,就要打出气势,更要打出章法,”
他详细部署:“此次战役,成立前方指挥部,我担任总指挥,战役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多路突进,扫清外围, 以李云龙一旅、张大彪三旅为主,配属部分骑兵,分三路向豫北日伪军外围据点发起迅猛攻击,速战速决,打掉敌人的耳目和触角,迫使其收缩兵力于几个主要城镇。
第二阶段,重点攻坚,分割包围。 待敌收缩后,集中丁伟二旅、重炮团、装甲支队主力,对敌军固守的核心城镇,如濮阳、清丰等地,实施重点攻坚,梁中玉,你的坦克要给我敲开敌人的乌龟壳,孙德胜,你的骑兵要扩大战场遮护,防止敌人增援,并追歼溃敌。
第三阶段,巩固占领,消化战果, 攻克要点后,各部队迅速转入防御,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政权,发动群众,巩固新解放区。”
“记住,”刘川强调:“各部队之间通讯必须畅通,协同必须到位,我要的不是某个旅打得漂亮,而是整个战役链条的顺畅高效,这是对我们新编制、新战术最直接的检验,”
命令下达,早已摩拳擦掌的十个旅,按照预定计划,如同数把利剑,悄无声息却又迅猛地出鞘,直插豫北。
战役初期进展极为顺利,李云龙的一旅席卷了豫北东部数个伪军据点,守敌一触即溃。张大彪的三旅利用夜间长途奔袭,成功切断了濮阳与安阳之间的交通线,丁伟的二旅则稳扎稳打,利用优势炮火,一步步清除敌人外围阵地,兵临濮阳城下。
前线捷报频传:
“报告,我一旅攻克龙王庄,歼敌一个营,”
“报告,三旅成功炸毁安濮公路桥梁,敌援军受阻,”
“报告,二旅炮兵摧毁濮阳东门碉堡群,步兵正在攻城,”
指挥部里,气氛热烈,许友看着地图上快速推进的红色箭头,哈哈大笑:“看来咱们这新练的兵,不错嘛,打得有模有样,”
聂政委也面露笑容:“部队士气很高,新装备也发挥了作用,特别是步炮协同,比塔子沟的时候进步明显。”
然而,刘川却依旧冷静,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豫北的鬼子虽然相对薄弱,但困兽犹斗,核心城镇的攻坚战绝不会轻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