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寂,重新笼罩了这片黑石废墟。
灰色的浓雾无声流淌,淹没了那些散落的暗蓝色骨骸,也模糊了半塌的方尖碑轮廓。唯有曦半跪在地的喘息声,证明着此地刚刚结束了一场凶险的灵魂争夺。
他紧握着手中那块已失去光泽的晶体碎石,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脑海中,那场知识洪流的冲击余波尚未完全平息,但更清晰的,是那段最终浮现的、充满绝望警示的信息。
“永夜乃源之影……编织者编织囚笼……第一因……观察者在墙外……钥匙在回响之中……”
每一个词语都像是一把沉重的钥匙,试图打开一扇扇通往更加深邃、更加恐怖真相的大门。然而,门后的景象却依旧笼罩在浓雾之中,看不真切。
这“真相碎片”带来的并非解答,而是更多、更令人窒息的疑问。它像是一张残缺的星图,指明了某些惊世骇俗的坐标,却未曾描绘出航行的路径与沿途的危险。
曦缓缓站起身,灵魂深处因强行消化知识而传来的虚脱感正在被坐标之力缓慢修复。他环顾四周,浓雾依旧,死寂永恒。手中这块碎石,是唯一的实物收获,也是连接那段失落知识的媒介,或许在未来能派上用场。
但眼下,更迫切的问题是——如何离开这片沉眠之渊?
信标已在穿越入口时遗失(或融合),此刻他如同迷失在无边雾海中的孤舟,失去了所有参照。甚至连“方向”这个概念,在此地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尝试再次引动坐标,进行大范围的感知。但感知如同泥牛入海,扩散出去便被那粘稠的、蕴含“虚无”与“遗忘”的浓雾迅速吸收、消解,根本无法及远。此地的规则,似乎在从根本上否定“探索”与“认知”。
难道要永远被困在这里,直到灵魂被彻底侵蚀,化作又一缕徘徊的遗忘之影?
不!
曦的眼神重新凝聚起锐利的光芒。他不能放弃。微光之扉的余烬还在怀中,初光誓约的托付还在腕间,无数世界的存亡还系于一线……他承载的太多,没有资格在此沉沦。
既然无法向外探索,那便向内求索!
他再次闭上双眼,但这一次,并非引动坐标去感知外界,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自身,沉入那刚刚经历了一场“饕餮盛宴”、仍在消化吸收的万象源点坐标之中。
那块“真相碎片”带来的知识,虽然庞杂混乱,但其中必然蕴含着关于这片沉眠之渊本身的信息!那个消亡的文明,既然能在此留下碎片,必然对深渊有所了解!
他如同一个最耐心的矿工,在灵魂的深处,小心翼翼地梳理、提炼着那些刚刚被坐标强行“吞噬”的知识洪流。摒弃掉那些关于宇宙本质、源海奥秘的宏大论述,专注于寻找任何与“沉眠之渊”、“认知迷障”、“虚无之雾”相关的只言片语。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且耗费心力的过程。那些知识如同纠缠在一起的乱麻,且本身都带着一种“否定认知”的诡异特性,稍有不慎,不仅无法找到线索,反而可能再次被其蕴含的绝望意念所污染。
时间在专注中流逝,曦的额头再次渗出细密的汗珠。
终于,在无数破碎的信息残片中,他捕捉到了几段有用的描述:
· “……渊海无垠,然非均匀……执念沉淀处,形成‘认知礁石’……信息汇聚点,化作‘记忆涡流’……”
· “……雾非死物,乃‘遗忘’之潮汐……潮汐有脉动,循其‘低谷’而行,可暂避侵蚀……”
· “……欲离深渊,需寻‘锚点’……非空间之锚,乃‘认知’之锚……以强烈之‘存在印记’,撕裂虚无之幕……”
认知礁石?记忆涡流?遗忘潮汐?认知锚点?
这些词语为他理解这片深渊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里并非纯粹的“无”,而是由无数消亡的“有”沉淀、扭曲、混合后形成的怪异集合体!那些执念形成的亡灵,那些信息回响构成的幻影,都是“认知礁石”的一种。而浓雾的流淌,也并非完全随机,而是有着某种类似“潮汐”的规律!
最重要的是离开的方法——需要“认知锚点”!以足够强烈的“存在印记”,强行在这片否定存在的虚无中,撕开一条通道!
他的“存在印记”是什么?
是石村少年的记忆?是微光之扉的誓约?是晶曜文明的遗泽?还是……他这融合了诸多特质、本身便是巨大“变数”的灵魂本质?
不,或许不需要如此复杂。最直接、最强烈、与他此刻状态最契合的“存在印记”……
曦猛地睁开双眼,低头看向自己的左手手腕——那里,初光誓约的纹路正散发着微弱而坚定的白光。
秩序基石的碎片!宇宙最古老的契约之一!其代表的“存在”与“秩序”概念,正是这片“虚无”与“混乱”深渊的绝对对立面!
以此为“锚”,或许可行!
但如何引动?仅仅依靠誓约之灵此刻虚弱的力量,显然不足以“撕裂虚无之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