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中心的空气凝滞如铅。十二道金属流光散去后,残余的能量纹路在墙壁上缓缓褪色,像被时间抹去的刻痕。陈默的手指仍扣着那支钢笔,笔身微颤,不是因为虚弱,而是某种更深层的共振正在其内部苏醒。星轨在他意识中低鸣,如同宇宙深处传来的钟摆,规律而沉重。
就在李维准备重启防火墙的瞬间,钢笔的笔帽忽然自行旋开,一道清脆的女童笑声从金属管腔中溢出,短促、纯净,却带着不属于这个频率的回响。那声音未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刺入每个人的神经末梢。
林小满猛地抬头,草稿纸上的公式尚未写完,她的笔尖却在纸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断痕。她没听见笑声,但她看见了——终端屏幕的量子波形图上,原本平稳的基频骤然分裂成七条独立轨迹,每条都以不同的速率跳动,仿佛七台钟表在同一个空间各自计时。
“时间流速异常。”李维的声音压得极低,机械义眼右瞳切换至多维相位扫描模式,“七个并行时间场,最大偏差达3.7秒每分钟。不是设备故障,是……空间本身在褶皱。”
陈默没有回应。他将钢笔轻轻抵在主控台的能量接口上,闭目,意识沉入星轨的核心数据库。“启动记忆逆向投影协议,提取声波中的非声学信息。”
星轨的运算无声展开。光流在陈默的瞳孔中疾驰,不是数据,而是高维信息的具象化投影。笑声的频谱被拆解、重组,最终呈现出一组奇特的波形结构——其谐波排列,竟与林小满童年日记本上那些看似随意的涂鸦完全吻合。
“你的涂鸦。”陈默睁开眼,目光落在林小满手中的草稿纸上,“不是乱画,是未完成的魔法阵列。”
林小满一怔,下意识翻出随身携带的旧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歪歪扭扭的线条勾勒出一个圆形结构,中心画着笑脸,边缘则布满不规则的弧线。她从未在意过这些童年笔迹,可此刻,当她将涂鸦与终端上的波形叠加,两者竟完美契合。
“这是……势阱模型?”她喃喃,“但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势阱,是时间势阱。”
“你小时候就在画这个。”陈默声音低沉,“你不是在涂鸦,是在记录某种记忆。”
林小满的手指微微发抖。她拿起笔,以高中物理竞赛题“多维势阱中的粒子隧穿”为蓝本,开始重构公式。笔尖划过纸面,每一个变量都被赋予魔法语义——势能壁垒转化为封印符文,波函数坍缩定义为维度闭锁。当最后一个符号落笔,她将草稿纸贴在主控台的感应区。
嗡——
七条分裂的时间流骤然停滞。控制中心内的灯光不再闪烁,设备指针归于同步。短暂的平静降临。
“稳住了。”李维盯着屏幕,“但只是暂时冻结。这七个时间场仍在背后运行,像七台引擎低速空转。”
陈默点头。他将钢笔重新接入系统,指令星轨导入七组时空参数。光屏上,七重现实投影逐一展开:
第一重,林家先祖放弃科举,隐居山林修习符箓之术,门前石碑刻着“道法自然”;
第二重,张建国未考上师范,成为县城修车铺的技工,女儿从未出生;
第三重,陈默未曾重生,实验室事故如期发生,他的遗体被火化;
第四重,林小满从未接触物理,成为小镇裁缝,日记本被用来包针线;
第五重,周振海早年病逝,新能源公司从未成立;
第六重,李维的义眼从未植入,他在网吧通宵写代码,浑然不知世界正在崩塌;
第七重,星轨未降临,魔法从未存在,人类仍在碳基能源中挣扎。
“每一个都合理。”林小满盯着屏幕,“但每一个都错了。”
“不是历史被篡改。”李维调出妖精纹章的共振数据,“是有人用唐代金纹图的‘未完成之转’作为锚点,人为构造了这七重试炼场。它们不是平行宇宙,是陷阱。”
陈默闭目,星轨在意识中展开混沌算法模型。七组参数被投入运算,每一重现实的因果链被逐一拆解。他需要找到那个“观测悖论”——即某个时空因被观察而改变其本质的节点。
林小满则将高中物理题“双缝干涉中的观测者效应”重构为魔法逻辑门。她写道:“观测即干预,干预即创造。若七重现实皆因‘被看’而存在,则必有一重,因‘未被看’而真实。”
公式输入的刹那,主控屏上的投影开始坍缩。前六重现实如沙塔倾覆,迅速消散。唯有第七重仍在挣扎——那是一个灰白的世界,没有魔法,没有科技飞跃,陈默只是个普通工程师,死于一场无人关注的爆炸。
就在系统即将锁定主通道时,第三重时空的投影突然闪动。一间废弃教室的影像浮现,黑板裂开,粉笔灰如雪落下。一名穿红裙的女童背影出现在讲台前,手中握着一支与陈默同款的符文钢笔,笔尖正缓缓刻入水泥地面,划出一道金纹。
林小满的呼吸一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