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跃迁坐标定格在月球背面,数据流仍在缓慢注入。陈默没有立刻切断连接,而是将钢笔轻轻放在控制台边缘,指尖敲了一下星轨的激活符。
“回溯地月引力共振频率。”
星轨的声音在他脑中响起:“匹配历史运行记录,发现三处魔法阵曾与地球磁场产生自然耦合,时间间隔为27.3天,符合月相周期。”
林小满盯着终端上的波形图:“我们之前建实验室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规律。”
“不是巧合。”陈默调出早期实验日志,“那时候符文阵列不稳定,自动调整了七次才稳定下来。它自己找到了最省能的结构。”
李维快速翻看数据包:“也就是说,高维能量传输其实依赖现实世界的物理锚点?”
“对。”陈默点头,“它们不用强行降维,而是顺着自然场分布走。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太想把魔法塞进科技框架里,反而卡住了。”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屏前,划开一道新界面。十二个基站的能量曲线并列显示,波动节奏杂乱。
“试试反过来。”
林小满抬头:“什么意思?”
“别让科技系统去适应魔法模型。”陈默说,“让魔法引导科技路径。用符文做调度指令,量子通道当传输管道。”
李维皱眉:“可符文是静态的,没法实时响应数据变化。”
“那就做成动态符文网络。”陈默取出钢笔,在空中画出一组旋转结构,“把星轨推演的最优路径拆成脉冲序列,每0.1秒更新一次符文拓扑,像路由器转发信号一样。”
林小满眼睛亮起来:“就像神经突触的动态连接!我们可以把量子纠缠态当作‘突触位点’,用魔法能量触发状态切换。”
“做。”陈默直接下令,“先试能源分支的第一级转换。”
三人迅速分工。李维负责重构量子信道协议,接入魔法阵列的输出端口;林小满调试防护服中的微型晶格,准备捕捉初始能量流;陈默闭上眼,意识沉入星轨。
“启动知识蒸馏协议,提取能源模块的初级转化公式。”
星轨开始解析。庞大的信息流被逐层压缩,最终生成一段可执行的符号序列。陈默睁开眼,钢笔尖轻点控制台,符文浮现。
第一道能量脉冲进入系统。
警报灯闪了一下。
“电压不稳!”李维喊,“三号节点过载!”
陈默立刻重绘符文,调整相位角。第二轮脉冲输入,波动减小,但仍未稳定。
“还是不对。”林小满看着读数,“魔法流和量子态的同步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一。”
“差在哪?”陈默问。
“节奏。”她指着两组波形,“一个是自然震荡,一个是机械周期,对不上。”
陈默沉默几秒,忽然转身走向储物柜,拿出一块金属板。这是最初测试魔法发动机时用过的导能片,表面刻着粗糙的符文。
“用地磁做基准。”他说,“让整个系统跟着地球自转频率走。”
李维立刻修改同步协议,将主时钟切换为地磁波动采样。林小满把导能片接入反馈回路,作为物理参照。
第三次启动。
能量脉冲沿着新路径流动,符文阵列逐段点亮。主屏上,曲线逐渐平滑。
“同步率升到百分之六十八……七十九……八十六!”
“保持住!”陈默手扶控制台,额头渗出汗珠。星轨正在高速运算,他的生物电消耗极快。
“供能模块加压!”李维操作能源调节钮。
淡蓝色光芒扫过实验室,系统负荷提升一级。符文网络完全激活,能量流稳定传输。
“成功了。”林小满低声说,“魔法导引 科技传输,双轨运行正常。”
陈默松开钢笔,靠在桌边喘息。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下一步,生命领域。”
林小满摘下防护手套,露出手腕内侧的一道浅痕。那是训练时血脉能量外溢留下的印记。
“我能感觉到那些知识的一部分。”她说,“不是文字,是一种‘应该怎么做’的感觉。就像……身体早就知道答案。”
“用这个做筛选器。”陈默说,“只提取和人类生理结构兼容的信息。”
“风险太大。”李维反对,“万一触发未知基因链呢?”
“不会。”林小满已经打开神经接口,“我用自己的脑波做防火墙。如果某段信息无法被意识识别,系统就自动丢弃。”
她将微型魔法晶格嵌入接口环,启动程序。星轨释放一缕低强度生命知识流,进入测试通道。
晶格微微发亮。
林小满闭上眼,呼吸变慢。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像是在回应某种内在节奏。
突然,终端弹出一行数据:“检测到活性分子链折叠反应,产物为稳定蛋白结构,无毒性。”
“出来了。”她睁开眼,“只是普通酶蛋白,但它的折叠路径……用了魔法能量做催化。”
“安全。”陈默确认,“非侵入式增强可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