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灯光稳定地亮着,设备运转声低而均匀。陈默站在主控台前,手指轻轻敲击键盘边缘,屏幕上的数据流缓缓滚动。那份刚刚发送出去的技术包已经完成上传,工程部的接收确认回执安静地躺在通信记录里。
他没有动。
林小满靠在实验台边,手中的记录本摊开到最新一页,笔尖停在半空。她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重新戴上,视线落在陈默背影上。
李维摘下耳机,双手搭在膝盖上,盯着自己面前的终端界面。最后一行日志显示“传输成功”,但他没关机。
“我们解决了现在的问题。”陈默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传进两人耳中,“但没解决将来的问题。”
林小满放下笔,合上本子。她知道他在想什么。
李维抬头:“你是说技术扩散?”
“不只是扩散。”陈默转身,走到中间的操作平台前,调出星轨生成的模拟图谱,“每一次魔法运作都会留下物理痕迹。增幅器启动时的电磁波动、能量释放后的残余场强、甚至使用者的生物电变化——这些都能被捕捉、分析、建模。”
林小满皱眉:“你是说,哪怕我们不主动暴露,别人也能从设备运行的数据里反推出魔法的存在?”
“已经在发生了。”李维接入外部监测数据库,调出过去七十二小时内的异常信号报告,“你看这里,三个小时前,西北某雷达站记录到一次短时高能脉冲,频率特征和我们的武器测试时间吻合。虽然他们标注为‘未知干扰’,但这类数据积累多了,总会有人看出规律。”
陈默点头:“一旦有人把所有碎片拼起来,真相就会浮出水面。而那时,如果我们还在用现在的模式应对,就只能被动挨打。”
“那怎么办?”林小满问,“封锁所有设备使用?停止研发?”
“不。”陈默摇头,“我们要换一种打法。从‘被动防御’变成‘主动布局’。”
他打开星轨的虚拟架构界面,一幅复杂的组织结构图浮现出来。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框架,名称写着“高能量子储能系统联合攻关计划”。
“我打算以这个名义申请立项。”他说,“由正规科研机构牵头,军工单位参与,国家资金支持。所有对外提交的资料都只保留科技侧解释,魔法参数全部剥离。”
林小满明白了:“你是想用科学外壳,掩盖真正的核心?”
“对。”陈默指着架构中的一个隐藏节点,“内部另设一套体系,代号‘回响计划’。只有核心成员知道它的真实目的。所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控制,都在这个闭环里进行。”
李维迅速理解了其中意义:“这样一来,就算外界拿到了部分技术,也只能看到表面逻辑。真正的魔法机制,不会出现在任何公开文档里。”
“而且。”陈默补充,“我们可以借项目之名,合法调动资源,建立更多实验站点。只要选址得当,伪装到位,没人会怀疑那些地方其实是在测试魔法-科技融合系统。”
林小满思索片刻:“但如果完全封闭,团队规模太小,覆盖不了所有潜在风险点。万一哪个环节出问题,还是会被突破。”
“所以不能只靠我们三个。”陈默看着她,“我们需要合作机制,但必须是可控的合作。”
李维立刻接话:“我可以设计一套加密验证系统。任何加入协作网络的人,都必须通过多层身份认证和行为追踪。一旦发现异常操作,立即切断权限。”
“不止是技术层面。”林小满翻开记录本,写下几个关键词,“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筛选可信的科研人员。比如举办专题研讨会,发布定向课题,观察他们的研究方向和道德底线。”
“青年科学家联络网。”李维念了一遍,“听起来可行。这些人有热情,也有能力,只要引导得当,能成为我们的外围支持力量。”
“但他们不能知道全部真相。”陈默强调,“最多让他们接触到经过处理的技术模块。就像我们给工程部发的那份文件一样,功能可用,原理不可见。”
“那就需要自动化的信息过滤系统。”李维开始构思架构,“每次输出技术资料时,AI自动生成合理化的科学解释,同时抹除所有与魔法相关的参数痕迹。”
“星轨可以协助完成这项工作。”陈默闭眼一瞬,意识与魔法精灵连接,下一秒睁开,“它能在毫秒内重构理论模型,让魔法现象符合现有物理定律的推导结果。”
林小满点头:“也就是说,我们对外展示的一切,都是‘合法’的科技成果。而真正的东西,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这就是双轨运行。”陈默说,“一条轨道摆在明面,走国家项目流程;另一条轨道藏在暗处,由我们掌控节奏。谁也别想轻易打破这个平衡。”
李维深吸一口气:“如果真能建成这套体系,我们就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