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卷着碎草掠过护林站斑驳的铁皮屋顶,陈默靠在墙角,左手针管刚拔出,指尖还沾着未擦净的药液。他盯着右手中那支钢笔,笔尖微颤,在空中划出一道断续的光痕。
“星轨,调取隧道最后三十秒的数据流。”他的声音低,但每个字都像钉进水泥地。
光痕瞬间延展成一片半透明的符文阵列,悬浮在屋中央。林小满盘腿坐在一张折叠桌前,眼镜滑到鼻梁中段,手指飞快翻动笔记本,嘴里念着一串频率数值。她的手腕上缠着一条自制导线,另一端连着桌上一台改装过的量子缓存仪。
李维趴在工作台边,机械键盘横在胸前,十指敲击时发出轻微的金属摩擦声。他右眼瞳孔收缩如针尖,左眼却扩散开一圈暗灰,像是两种意识在争夺控制权。
“信号屏蔽网已启动,加密通道稳定。”他头也不抬,“但别指望能撑太久,刚才那波EMP反冲烧了三块主板,备用电源只剩四十七分钟。”
陈默没回应。他的意识正顺着星轨构建的信息链逆向追溯——那些从隧道监控残片中提取的波动曲线、屏障铭文的断裂节点、还有林小满共鸣时释放的能量频谱。
“维度锚定协议的核心不是锁定空间,是制造共振偏差。”他忽然开口,“他们用魔法符文模拟科技信号,反过来又用科技场干扰魔法频率,形成闭环反馈。我们之前走的每一步,都被算进了这个系统里。”
林小满停下笔,抬头:“所以那道屏障不是防御,是探测器?它在记录我们的能量特征?”
“不止是记录。”陈默眼神一沉,“是在学习。就像病毒适应宿主。”
屋内短暂沉默。灯管嗡鸣一声,闪了两下。
“那就给它一个学不会的东西。”李维猛地合上键盘外壳,“造个反向脉冲发生器,专打它的频率耦合点。它想靠共振识别我们?我们就让它共振到炸。”
陈默盯着空中符文,片刻后点头:“可以做。但需要三个条件:第一,精准复现基地屏障的编码结构;第二,找到它的非对称破缺点;第三,有人能提供持续的能量输入。”
林小满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第一项我能补全。我在隧道里记下的不只是频率,还有相位偏移曲线。”她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组螺旋状波纹,“这是它在被我干扰时的应激反应,说明某个频段存在结构性弱点。”
“第二项交给我。”李维接入主机,调出一段从监控日志里剥离的乱码,“这段数据每次读取都会变,像是**程序。但它逃不过量子回溯——只要我能把它拖进虚拟沙盒,就能逼它暴露原始架构。”
陈默闭眼,星轨开始高速解析。几秒后,他在空中重新勾勒符文,这次不再是完整阵列,而是由七段独立回路拼接而成的不规则结构。
“这就是原型框架。”他说,“叫它‘震荡发生器’。不追求杀伤,只求干扰。一旦激活,会在目标系统内部制造虚假共振,让它的识别逻辑自我冲突。”
林小满起身走到他身边,伸手触碰那道光痕。指尖刚接触,体内那股牵引感再度浮现,皮肤下隐隐发热。
“我能供能。”她说,“就像在隧道里那样。我的能量和它兼容。”
陈默看了她一眼:“代价是什么?”
“暂时性神经震颤,可能伴随短暂失忆。”她笑了笑,“反正我昨晚也没睡,趁现在脑子还清楚,赶紧用。”
李维冷笑一声:“你们两个真是疯得配套。一个拿命当电池,一个把脑子借给外星AI。”他顿了顿,敲下回车键,“行吧,既然都要玩大的,我就把防火墙改成反击信道——等它来扫描我们的时候,顺便送它一份带毒的欢迎礼包。”
三人分工落定。
陈默负责符文刻录与整体校准,钢笔每一次挥动都在消耗残余生物电能。他不得不每隔十分钟注射一次葡萄糖,手臂内侧已布满细小针孔。
林小满将导线接入手腕静脉旁的传感环,开始缓慢释放血脉能量。起初只是指尖发烫,随后整条手臂泛起淡金色光晕,呼吸也变得绵长而深沉。
李维则在后台搭建动态模拟环境,将从基地带回的所有异常信号导入虚拟战场,测试不同频率组合的干扰效果。屏幕上不断跳出错误提示,但他一次次调整参数,直到某次,整个系统突然安静下来。
“找到了。”他低声说,“13.7赫兹,叠加二次谐波0.618倍率。在这个区间,它的防御响应延迟增加了0.4秒——足够我们打出第一击。”
陈默立即修改符文结构,将新参数嵌入第三与第五回路之间。林小满同步引导能量注入,光晕顺着导线流入缓存仪,再转化为可控脉冲送入核心模块。
第一次通能测试开始。
装置外壳轻微震动,中央指示灯由灰转红,随即剧烈闪烁。三秒后,一股焦糊味弥漫开来,接口处冒出黑烟。
“过载!”李维一把切断电源,“能量输入太快,回路承受不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