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还插在地面,笔尖与火种晶体之间连着一道近乎透明的能量丝线。陈默没动,手指悬在半空,掌心残留着抉择完成后的灼热感。那不是温度,是现实重构时从高维回流的残余震荡。
林小满靠墙站直,指尖的血早已凝固,但项链贴在胸口的位置仍有一丝温热。她低头看了眼,裂纹消失了,黑曜石表面光滑如新,像被什么力量从内部重塑过。
李维活动了下手腕,键盘上的结晶彻底脱落,金属按键恢复了原本的冷光。他眨了眨眼,左眼的灰蓝光斑不再跳动,稳定得像是校准过的频谱仪。
张建国把保温杯的碎片攥在手里,金属边缘割破的指腹已经不流血了,那滴血被碎片吸了进去,整块残片泛着微弱的光,像是有东西在内部缓缓转动。
“信号还在。”陈默开口,声音压得很低。
他没说是什么信号。但三人都明白——那道从克莱因瓶口传出的呼救声,断断续续,夹杂着多重回声,像隔着无数层时空传来的求援。
星轨已经开始解析。火种晶体的能量顺着钢笔流入地面,激活了残留的符文阵列。空气中浮现出一串不断跳变的波形图,频率混乱,时而尖锐如刀割玻璃,时而低沉如地壳震动。
“这不是单一声源。”李维调出键盘界面,手指在按键上快速敲击,“有至少十七个时间层的回声叠加,每个都来自不同的空间坐标。”
林小满走到陈默身边,没说话,直接摘下项链,贴在他手腕上。
血脉能量瞬间接通。星轨的推演速度暴涨,波形图开始分层剥离。杂波被过滤,只剩下一道稳定的低频脉冲,持续不断,像心跳。
“定位出来了。”陈默盯着空中浮现的坐标点,“撒哈拉沙漠,北纬23.5度,东经13.7度,地下约八百米。”
李维立刻接入地质数据库,画面切换成三维地壳模型。那个位置的地层密度异常,空洞结构呈对称分布,边缘规则得不像自然形成。
“不是天然洞穴。”他说,“是人工结构,而且……至少存在五十年以上。”
陈默点头。他早看出来了——那形状太规整,是金字塔。
林小满咬了下笔头,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我们能追踪过去吗?如果信号是从里面发出的,现在可能还在持续。”
“可以。”陈默抬起钢笔,“但得先建传导网。”
他将火种晶体的能量引导至笔尖,符文阵列重新排列,形成一个环形共振场。林小满再次注入血脉能量,北斗阵列在空中浮现,七颗星点依次亮起,与地球自转磁场产生微弱共振。
能量信号开始传递。
第一段跳跃成功,从县城传至长沙变电站。第二段跨越长江,接入西南卫星中继站。第三段进入中亚,信号衰减百分之三十二,仍在可控范围。
直到跨越地中海时,问题出现了。
能量流突然扭曲,强度暴跌至百分之三。监测画面里,信号路径在阿尔及利亚上空出现断层,像是被某种引力场强行拉偏。
“不是大气扰动。”李维盯着数据流,“是局部空间曲率异常,有人在地下制造了微型黑洞陷阱。”
陈默皱眉。这种技术不属于当前人类文明水平。能操控引力到这种程度的,要么是掌握了反重力核心,要么……已经触及魔法法则。
“用黄金分割点跳频。”林小满突然说,“地球磁场有七个天然共振节点,按斐波那契序列分布,我们可以在第三和第五节点之间建立临时跳板,绕开引力陷阱。”
陈默看了她一眼。这方案冒险,但可行。
他立刻调整符文阵列,将能量流拆分为七段,每一段都精确控制在0.618秒的持续时间,与磁场脉动同步。林小满引导北斗阵列锁定北纬23.5度的共振点,血脉能量注入,形成短暂的空间通道。
信号恢复。
最后一段跳跃完成,能量流穿透地层,直抵目标区域。
地下八百米处,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缓缓显现轮廓。石质外墙刻满符文,线条流畅而古老,却又带着明显的现代工程痕迹。最诡异的是,它的四面墙角并非交汇于顶点,而是向外扭曲,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结构——麦比乌斯环的变体。
“这不是埃及风格。”李维低声说,“这是拼接体,一半是古文明遗迹,一半是现代科技改造。”
陈默盯着那些符文。太熟悉了。
那是他高中时写在作业本上的草稿,用来推演量子纠缠时随手画的简化阵列。当时他以为只是数学游戏,没想到真的能激活高维结构。
星轨发出警报:【检测到自我意识投影陷阱。符文阵列包含记忆诱导模块,靠近者可能触发认知污染。】
陈默立刻下令:“星轨,封锁我的记忆访问权限,只保留基础符文库。”
系统响应。他的意识被一层无形屏障包裹,防止任何外部信号逆向读取思维模式。
“得有人中和精神干扰。”他看向张建国,“您能帮忙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