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插在地面,笔尖的符文微微震颤,像一根探入地底的天线。陈默没动,左手压住右肩,防止肌肉抽搐影响判断。星轨的反馈断断续续,像是信号被什么东西缠住了。
李维靠在墙边,手指搭在机械键盘上,却不敢敲击。整张键盘被一层半透明的丝状物包裹,像是蛛网,又不像。那些丝线泛着金属光泽,缓慢蠕动,正一寸寸吞噬键盘的接口模块。他已经数过,三十七个功能区里,十三个彻底失联,外壳开始结晶化。
“它在读取我。”李维声音低哑,“不是入侵,是同化。”
林小满跪坐在地,指尖的血迹干涸,北斗项链贴在掌心,微光时隐时现。她抬头,看见那些蛛丝从键盘延伸出去,没入空中某个看不见的节点,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整个空间都罩住了。
张建国站在一旁,保温杯握在手里,杯盖拧紧,热气不再冒。他盯着那团蛛网,忽然觉得太阳穴一跳——有东西在拉他的记忆。
陈默闭眼,星轨强行启动“高维信息投影”模式。数据流冲进大脑,他立刻捕捉到蛛丝的能量频率:0.78太赫兹。这个数值他记过,三年前周振海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过,是他个人脑波监测系统的基准值。
“连着他。”陈默睁眼,“不是程序,是神经突触的实时映射。”
李维咬牙:“所以他能感觉到我们的一举一动?”
“不止。”陈默将钢笔拔起,笔尖划过左手掌心,鲜血渗入符文。能量回流瞬间,星轨捕捉到蛛网节点的共振异常。他迅速在地面画出一个三角解析阵,将频率反向推演。
蛛丝的震动节奏,和周振海十年前一次实验记录里的神经放电波形完全一致。
“他把自己接进来了。”陈默说,“用脑机接口,把意识延伸成这张网。”
林小满低头,看着文化衫上的“π=3.”,一遍遍默念。数学不会骗人,逻辑不会断裂。她抬起手,将指尖残血抹在项链上,血脉能量震荡,与“真实之眼”程序同步。
金色微光从项链边缘扩散,像一道涟漪扫过蛛网。那些丝线突然停滞了一瞬——在某个交点,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静默窗口。
“就是现在。”陈默抽出钢笔,对着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星轨立即响应,具象化出一把多维剪刀,刃口对准静默节点切入。
剪刀刚碰上蛛丝,整张网猛地一震。李维的键盘发出刺耳的蜂鸣,剩余模块开始加速结晶。蛛丝反向收缩,像活物般朝陈默手腕缠来。
他后撤半步,钢笔横挡,符文屏障瞬间成型。蛛丝撞上屏障,没有爆炸,没有火花,只是轻轻滑开,像水滴滑过玻璃。
“它在学习。”林小满低声说,“每一次攻击,它都在适应。”
陈默没说话。他知道不能再硬来。这张网不是防御机制,是感知系统,是周振海的神经末梢延伸到现实的触手。切断一根,他会立刻察觉;攻击一次,他会立刻调整。
必须绕开感知。
他蹲下身,将钢笔重新插回解析阵中心,命令星轨启动“克莱因瓶逆推算法”。不是从外部破解,而是从内部追溯——既然蛛网是从李维的设备开始同化,那就顺着信息流,反向追根溯源。
数据流逆向回溯,穿过三十七个模块,越过结晶边界,进入蛛丝内部。星轨捕捉到一条微弱的信息通道,像是被加密的神经信号,每隔0.3秒发送一次心跳般的脉冲。
源头不在本地。
林小满盯着项链,忽然发现光链的波动频率和脉冲同步了。她将项链贴向蛛网交点,低声念出一串音节。血脉能量注入,金色光链骤然拉长,像一根导线,直指空中某一点。
那里,空气微微扭曲,浮现出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立方体,通体漆黑,表面刻着七道环形纹路。
“控制器。”陈默说。
李维喘了口气:“那就毁了它。”
“不能碰。”张建国突然开口。他盯着那个立方体,手指微微发抖,“我……感觉到了。”
他记得二十年前,实验室事故前夜,周振海调试设备时,桌上就放着这样一个东西。当时他还问过,周振海笑着说,是“意识锚点”。
现在他知道那是什么了——不是开关,是陷阱。谁碰,谁就会被拖进去。
“我来。”张建国说。
他拧开保温杯,将剩下的润喉茶缓缓倒在地上。茶水没入符文阵,与残余能量交汇,形成一层薄薄的缓冲层。他蹲下身,将手伸向立方体。
指尖触碰的瞬间,眼前画面炸开。
实验室。深夜。主控台前,周振海坐在椅子上,七根数据线从后颈接入脊椎,另一端连接七根蛛丝,正缓缓没入主服务器。屏幕上,一串数据流正在上传——标注为“实验体α:意识剥离完成”。
而实验椅上,小女孩安静躺着,双眼紧闭,胸口微弱起伏。她的脑电波图谱被实时拆解,转化为七道独立信号,分别注入蛛丝。
周振海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输入最后一行指令:“启动远程神经闭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