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别人告诉我要这样做,不是因为平衡之轮引导我这样做,不是因为责任或使命要求我这样做——而是因为,我自己选择这样做。
但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向无咎开始回溯自己的人生轨迹,不是那些外在的事件,而是那些内在的选择时刻。
当他第一次拿起平衡之轮时,他为什么没有利用它的力量去追求个人的强大,而是选择用它来调和冲突?
当他面对秩序与混沌的对立时,他为什么没有选择站在某一方,而是选择寻求两者的和谐?
当他建立协作联盟时,他为什么没有追求个人的权力,而是选择促进所有成员的共同成长?
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的驱动力——
“我不希望看到冲突和痛苦。”
“我希望看到和谐和幸福。”
“不是因为这样做对我有好处,而是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世界。”
这个简单的答案,却让向无咎的意识在虚无中重新凝聚起来。
对,这就是他的本质——不是那些外在的身份和成就,而是内在的这个愿望:创造一个更和谐的世界。
不是因为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不是因为这是他的使命,而是因为这就是他想做的事。这个愿望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事物,它是他存在的核心动力。
“我存在,是因为我希望存在。”
“我选择平衡,是因为我相信平衡的价值。”
“我帮助他人,是因为他人的幸福也是我的幸福。”
“这就是我,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随着这个答案的明确,向无咎感受到自己的意识开始在虚无中稳定下来。他不再被虚无所吞噬,因为他找到了存在的锚点——不是外在的工具或身份,而是内在的意愿和价值。
但考验还没有结束。
虚无深处传来一个声音,那是考验本身的声音:
“你说你希望创造和谐的世界,但为什么?和谐有什么价值?为什么和谐比冲突更好?”
这是对价值本身的质疑——为什么你的价值观是对的?
向无咎平静地回答:“我不知道和谐是否‘更好’,也不知道我的价值观是否‘正确’。”
“但这是我的选择。我不需要证明和谐是客观上最优的,我只需要知道这是我想要的。”
“存在的意义不是外在赋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我选择以追求和谐作为我存在的意义,这个选择本身就赋予了它意义。”
“如果有人选择追求其他的价值,那是他们的自由。我尊重他们的选择,就像我坚持自己的选择一样。”
虚无的声音再次响起:“但如果你的选择与他人的选择冲突怎么办?如果追求和谐本身就需要冲突怎么办?”
这是一个深刻的悖论——为了实现和谐,有时必须与不和谐的力量对抗,这本身不就是一种冲突吗?
向无咎思考了良久,然后回答:“这个悖论的存在,恰恰证明了平衡的必要性。”
“我追求和谐,但不是绝对的和谐。有些冲突是必要的,因为它们是成长和改变的催化剂。”
“我反对的不是冲突本身,而是破坏性的、无意义的冲突。”
“就像身体需要适度的运动来保持健康,社会也需要适度的冲突来保持活力。”
“真正的和谐不是没有冲突,而是冲突能够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和解决。”
“这就是我理解的平衡——不是消除对立,而是让对立能够和谐共存,相互促进。”
虚无的声音第三次响起,这一次带着一丝认可:“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努力最终失败了怎么办?如果你追求的和谐永远无法实现怎么办?”
向无咎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我也不会后悔。”
“存在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我追求和谐,不是因为我确信能够实现它,而是因为追求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就像登山者攀登高峰,不仅仅是为了到达顶点,更是为了享受攀登的过程,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为了看到沿途的风景。”
“即使我最终无法实现完美的和谐,但我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过的人,建立起的联系,传播的理念——这些都是真实的价值,都是有意义的。”
“而且,谁说和谐是一个终点?也许和谐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永远在追求,永远在接近,但永远无法完全实现。”
“但这不是失败,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永恒的追求,永恒的成长。”
随着这个回答,虚无开始发生变化。
不是消失,而是转化。
向无咎突然理解了——虚无不是“无”,而是“无限的可能”。当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虚无就不再是威胁,而是成为了他创造的画布。
他开始在虚无中创造。
不是用平衡之轮,不是用任何外在的工具,而是用他自己——用他的意愿,用他的理解,用他对平衡的深刻认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