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烽烟未散谋远虑,医心剑胆护苍生
晨光刺破雁门关外的晨雾时,萧彻是被左臂伤口的刺痛惊醒的。帐内光线柔和,苏雪趴在榻边睡得正沉,鬓边碎发垂落在他的手背上,带着淡淡的药香。他动了动手指,尽量不吵醒她,目光落在她眼下淡淡的青黑上——昨夜处理完他的伤口后,她又去照料其他受伤将士,直到天快亮才回来看他,想必是累极了。
帐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萧彻抬眼望去,见赵虎撩着帐帘探头进来,见苏雪在睡觉,立刻放轻了动作,压低声音道:“将军,关外的尸身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俘虏的蛮族士兵也都看押起来了,您要不要过去看看?”
萧彻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将手从苏雪身下抽出来,动作轻得像怕碰碎易碎的瓷。他刚要起身,苏雪却忽然哼唧了一声,迷迷糊糊地抓住他的衣角:“萧彻……别再受伤了。”
他心中一暖,俯身在她额间轻轻一吻,声音柔得能滴出水来:“乖,我去去就回,很快回来陪你。”
苏雪似是听懂了,松开手,翻了个身,继续睡了过去。萧彻替她掖好被角,才跟着赵虎走出帐外。
清晨的雁门关带着几分清冷,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厮杀的血腥气,混着城墙上未干的血迹,让人瞬间清醒。城楼下,将士们正有条不紊地清理战场,有的抬着尸身往城外的乱葬岗走,有的在擦拭兵器,还有的在修补被蛮族撞坏的城门。俘虏们被绑着双手,蹲在城墙根下,个个面色灰败,眼中满是恐惧。
“将军,这次俘虏了三百多个蛮族士兵,其中有十几个是小头领。”赵虎指着城墙根下的俘虏,低声说道,“弟兄们都建议杀了他们,以儆效尤。”
萧彻目光扫过那些俘虏,见其中有几个年纪尚小的少年,不过十五六岁的模样,脸上还带着稚气,却也穿着蛮族的盔甲,双手被绑得通红。他眉头微蹙,摇了摇头:“不能杀。”
赵虎愣了愣:“将军,他们可是蛮族啊!昨天还拿着刀砍我们的弟兄,杀了他们才能解恨!”
“杀了他们,固然能解恨,但也会让蛮族更恨我们,以后只会变本加厉地来犯。”萧彻走到一个少年俘虏面前,那少年吓得浑身发抖,头埋得低低的。他蹲下身,声音平静:“你为什么要跟着来打仗?”
少年抬起头,眼中满是泪水,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爹被你们杀了,首领说,只要我跟着来打仗,就能替我爹报仇……”
萧彻心中一沉,又问:“你们部落里,现在还有多少人?粮食够不够吃?”
少年愣了愣,随即低下头,声音带着委屈:“部落里只剩下老弱妇孺了,去年冬天雪下得大,牛羊死了好多,粮食早就不够吃了,首领说……说打下雁门关,就能有粮食了。”
萧彻站起身,看向赵虎:“你看,他们来犯,不全是因为好战,更多的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如果我们杀了这些俘虏,他们的家人只会更恨我们,以后北境就永无宁日了。”
赵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那将军,这些俘虏该怎么处理?”
“先把他们关在关内的空营里,每天给他们送些吃的,别虐待他们。”萧彻沉吟片刻,继续说道,“另外,派几个弟兄去他们的部落看看,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如果真的是因为缺粮才来犯,我们或许可以和他们谈一谈,用粮食换和平。”
“用粮食换和平?”赵虎瞪大了眼睛,“将军,我们自己的粮食也不多啊!去年关内收成不好,好多百姓都吃不饱饭,哪有多余的粮食给蛮族?”
萧彻叹了口气:“我知道粮食紧张,但如果能换来北境的和平,让将士们不用再打仗,让百姓们能安居乐业,这点粮食不算什么。你先按照我说的做,粮食的事,我再想想办法。”
赵虎虽然还是有些不理解,但还是抱拳应道:“是,将军!”
萧彻又叮嘱了几句关于加固城门、加强哨探的事,才转身往医帐走去。刚走到帐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苏雪的声音,带着几分温柔:“小翠,你把这些药给城西的王大娘送去,她昨天来看病,说家里的药快用完了。”
“好的,苏姑娘。”小翠的声音响起,“对了,苏姑娘,刚才我去给俘虏送水,看到有几个俘虏生病了,要不要给他们看看?”
萧彻脚步一顿,站在帐外听着。
苏雪沉默了片刻,说道:“当然要给他们看。他们虽然是俘虏,但也是人,生病了就得治。你去把他们带到医帐旁边的空帐里,我等下过去给他们诊治。”
“可是……他们是蛮族啊!昨天还杀我们的弟兄,我们为什么要给他们治病?”小翠的声音带着不解和气愤。
“小翠,你想想,他们来打仗,或许也是身不由己。”苏雪的声音依旧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是医者,医者仁心,不管是汉人还是蛮族,只要生病了,我们就该治。再说,如果我们善待他们,他们或许也会对我们改观,以后就不会再轻易来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