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战后余波定雁门
雁门关的晨光穿透云层时,城楼下的欢庆声还未完全散去。昨夜,百姓们提着灯笼涌上街头,将热酒和烤肉递到士兵手中,孩子们围着披甲的将士奔跑嬉闹,连空气里都飘着松枝燃烧的暖意。萧彻站在城楼的箭窗前,玄铁铠甲上的血痂已被擦拭干净,却仍能闻到残留的硝烟味,他望着城内熙熙攘攘的人群,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这场胜利来得惨烈,三百余名士兵永远留在了昨日的战场上,此刻的安宁,是用他们的性命换来的。
“在想什么?”苏雪端着一碗热粥走来,白瓷碗沿冒着氤氲的热气,她将粥递到萧彻手中,目光落在他眼底的红血丝上,“从昨夜到现在,你都没合过眼,再熬下去,身子该垮了。”
萧彻接过粥,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他低头喝了一口,小米的绵香在口中散开,这是他征战多年来,最踏实的一顿早饭。“在想那些牺牲的弟兄。”他声音低沉,目光扫过城墙下新立的木碑,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士兵的名字,“他们中,有的才刚满十六岁,还没来得及见家乡的爹娘最后一面。”
苏雪的心也跟着一沉。昨夜她在伤兵营忙到深夜,见过太多断肢残臂的士兵,听过太多撕心裂肺的哭喊。她伸手轻轻握住萧彻的手腕,掌心的温度带着安抚的力量:“我已经让人去统计阵亡士兵的名册,准备将抚恤金送到他们家人手中。另外,城内外的流民也都安置妥当了,等过几日,便让他们跟着返乡的商队,回各自的家乡。”
萧彻点头,将碗中的粥一饮而尽。他知道,战后的安置比战时的厮杀更繁琐,安抚民心、修缮城墙、清点物资,每一件事都容不得半点差错。正想着,林锐快步从楼梯口上来,神色比往日多了几分急切:“将军,城内的粮商们联合起来了,说现在粮草紧缺,要把米价涨到原来的三倍,百姓们买不起粮,都堵在粮店门口闹事呢!”
“岂有此理!”萧彻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中的空碗重重放在箭窗的石台上,“仗刚打完,他们就想着发国难财,当真以为我雁门关没人管了?”他转身对苏雪道,“你去伤兵营看看伤员的情况,粮商这边,我去处理。”
苏雪点头,叮嘱道:“别太动气,先问清缘由,若是有苦衷,也好商量。”
萧彻应了一声,带着林锐快步走下城楼。城内最大的粮店“丰裕号”前,早已围满了百姓,不少人手里攥着铜板,却被粮店的伙计拦在门外。粮商张老板站在柜台后,脸上堆着虚伪的笑:“各位乡亲,不是我不肯卖粮,实在是现在粮草紧张,我也是没办法啊!”
“呸!”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汉啐了一口,“前几日我还见你家的粮车从南门运进来,怎么转眼就说紧缺了?你就是想趁机抬价,黑心肝!”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指责声此起彼伏。张老板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刚想开口辩解,却见萧彻带着士兵走来,顿时吓得腿一软,连忙从柜台后跑出来,拱手道:“萧将军,您怎么来了?”
萧彻目光如刀,扫过粮店院内堆积的粮囤,声音冷得像关外的寒风:“张老板,你说粮草紧缺,那院内的粮囤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是石头做的?”
张老板眼神闪烁,支支吾吾地说:“这……这是我为了防备后续的战事,特意储备的粮食,不是用来卖的。”
“防备战事?”萧彻冷笑一声,“昨夜我刚让人清点过城内的粮草,义仓的存粮足够支撑一个月,你却在这里哄抬粮价,欺压百姓,你可知这是死罪?”
张老板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将军饶命!是我一时糊涂,被猪油蒙了心,我再也不敢了,我现在就把粮价降回去,还免费给百姓们分粮!”
萧彻看着他惊慌失措的模样,心中的怒火稍稍压下。他知道,若是真杀了张老板,只会让其他粮商人心惶惶,反而不利于后续的安置。“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萧彻沉声道,“限你今日之内,将粮价恢复到战前水平,再拿出五百石粮食捐给义仓,若是敢有半分拖延,我定斩不饶!”
“是!是!我一定照办!”张老板连忙应下,连滚带爬地去安排。百姓们见状,纷纷欢呼起来,对着萧彻拱手道谢。萧彻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中却依旧沉甸甸的——粮商的事解决了,可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他去处理。
回到城楼时,苏雪正站在箭窗前,手里拿着一张名册。见萧彻回来,她连忙迎上去:“粮商的事解决了?”
萧彻点头,接过她手中的名册,上面记录着伤兵的姓名和伤势。“伤兵营那边怎么样?药材还够吗?”
“药材还够支撑几日,只是有几个士兵伤势太重,需要更好的金疮药,城内的药铺都没有了。”苏雪眉头微蹙,“我记得之前去猎户村时,老猎户说过,深山里有一种‘血竭草’,治疗金疮有奇效,只是采摘起来很危险,要攀到悬崖上才能采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