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梅骨长青映边城
寒川关的冬雪落了整夜,将梅林裹成一片莹白。萧彻坐在木屋前的石凳上,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兵书,书页间夹着几片干枯的梅花——那是三十年前他和苏雪初到寒川关时,在城角摘下的,如今已成为岁月的印记。苏雪端着一碗热粥走过来,淡紫色的棉袄外罩了件墨色披风,发间的玉簪沾了雪粒,却依旧衬得眉眼温柔如旧。
“这么冷的天,还在看兵书,小心伤了眼睛。”苏雪将粥碗递到他手中,又用暖手炉贴了贴他的手背,“阿瑶刚才派人来说,波斯商队的首领带着新织的地毯来了,想请你去看看。”
萧彻接过粥碗,温热的米粥滑过喉咙,驱散了冬日的寒凉。他抬头望向远处的互市,隐约能看到波斯商队的驼队身影,驼铃声顺着风飘过来,在寂静的冬晨里格外清脆。“也好,去看看他们的新地毯,顺便跟他们聊聊明年商道的事。”
跟着苏雪走到互市,波斯商队的首领哈桑正站在摊位前,向百姓们展示新织的地毯。地毯上绣着寒川关的雪景,梅林、城楼、麦田一应俱全,连城楼上飘扬的“萧”字大旗都绣得栩栩如生。看到萧彻和苏雪,哈桑连忙迎上来,用半生不熟的中原话说道:“萧将军,苏经略,您看这地毯,是我们按照寒川关的样子织的,好看吗?”
萧彻蹲下身,手指轻轻抚摸着地毯上的纹路,触感细腻柔软,针法精湛。“很好看,比波斯的风景地毯还要美。”他转头对苏雪说,“我们把这张地毯挂在学堂里,让孩子们看看自己的家乡有多美。”
苏雪点头,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哈桑:“这张地毯我们买下了,辛苦你们了。”
哈桑却摆手拒绝,笑着说道:“这张地毯是我们送给寒川关的礼物,不要钱!感谢萧将军和苏经略,让我们在寒川关安稳做生意,赚了很多钱。”
萧彻拗不过他,只好收下地毯,又让人给波斯商队送去了几袋青稞和燕麦——今年北境雪大,这些粮食正好能帮他们应对寒冬。
从互市回来,路过学堂,萧彻让士兵把地毯挂在教室的墙上。孩子们看到地毯上的寒川关,都兴奋地围过来,指着上面的梅林和城楼叽叽喳喳地讨论。阿禾穿着西域锦袍,站在孩子们中间,给他们讲解地毯上的每一处风景,眼中满是自豪。
“萧将军,苏姐姐,”阿禾看到他们,连忙走上前,“木合塔尔叔叔刚才派人来说,西域的冬不拉艺人来了,想在除夕那天给百姓们表演,您看可以吗?”
萧彻笑着点头:“当然可以!除夕那天让大家都热闹热闹,也让孩子们听听西域的音乐。”
接下来的日子,寒川关渐渐染上了年味儿。士兵们在城楼上挂起红灯笼,百姓们忙着打扫房屋、准备年货,学堂里的孩子们则写起了春联,虽然字迹稚嫩,却充满了对新年的期盼。苏雪忙着给流民棚的老人和孩子送新棉袄,萧彻则带着阿瑶检查城防,确保除夕夜的安全。
除夕那天,雪终于停了。夕阳西下时,经略府的院子里摆起了宴席,波斯商队、西域商人、北境部落的代表,还有关内的百姓们都来了,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喝着美酒,热闹非凡。
木合塔尔带来的冬不拉艺人拨动琴弦,悠扬的乐曲在院子里回荡。孩子们跟着乐曲的节奏拍手,大人们则举杯畅饮,聊着一年的收成和来年的期盼。狼王的儿子巴图站起身,端着酒杯走到萧彻面前,大声说道:“萧将军,我代表白狼部,敬您一杯!感谢您守护北境三十年,让我们过上了太平日子!”
“还有我们青熊部!”熊山的儿子熊烈也跟着站起来,“若是没有萧将军,我们青熊部早就被马贼灭了!”
萧彻站起身,举起酒杯,对着众人说道:“我萧彻能守护寒川关三十年,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寒川关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所有百姓、所有部落、所有商人的家。愿我们永远和睦相处,让寒川关的太平日子永远延续下去!”
“干杯!”众人齐声响应,酒杯碰撞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在寂静的冬夜里传出很远。
苏雪坐在萧彻身边,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眼中满是幸福。她想起三十年前,她和萧彻刚到寒川关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百姓们流离失所,如今却能有这样的太平盛世,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宴席过半,阿瑶带着学堂的孩子们走上前,给萧彻和苏雪献上了一幅画。画上是萧彻和苏雪在梅林煮茶的场景,旁边写着“守护”二字,是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迹写的。“萧将军,苏姐姐,这是我们送给您的新年礼物,谢谢您一直守护着我们。”
萧彻接过画,眼眶微微发热。他抚摸着画上的梅林,仿佛看到了自己和苏雪三十年的岁月——从并肩作战的年轻将领,到守护一方的老者,寒川关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夜深了,宴席渐渐散去。萧彻和苏雪回到梅林的木屋,将孩子们送的画挂在墙上,与那幅寒川关全景图并排摆放。苏雪煮了一壶梅子酒,萧彻拿出那把断云剑,轻轻擦拭着剑鞘上的铜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