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薪火永燃照千秋
青石镇的冬雪落得静悄悄的,一夜之间便给整个小镇裹上了银装。院中的老槐树挂满了雪,枝桠间偶尔落下几片积雪,砸在廊下的青石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萧彻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手里捧着一个暖手炉,炉子里的炭火正旺,暖得人浑身舒畅。苏雪坐在他身边,正用羊毛线为萧安织一件新毛衣,指尖翻飞间,毛线渐渐织出了梅花的纹样。
“这毛衣织好,正好赶在萧安生日那天给他。”苏雪说着,将织好的部分放在腿上比对了一下,“尺寸应该差不多,这孩子长得快,去年的毛衣今年就穿不下了。”萧彻笑着点头:“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萧安都快赶上阿福当年的年纪了。”他的目光落在院门外,巷口处,萧安正带着几个学堂的孩子堆雪人,孩子们的笑声清脆,隔着雪幕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是秦峰。他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袄,手里提着一个食盒,走进院子,将食盒放在石桌上:“将军,苏姑娘,这是张婶刚做的包子,热乎着呢,你们尝尝。”秦峰的头发也全白了,脸上的皱纹比往年更深,却依旧精神矍铄,每天还是会去学堂教孩子们读书,只是上课的时间比以前短了些。
萧彻接过包子,咬了一口,肉馅的香气在口中散开,温暖而踏实。他递给苏雪一个:“快尝尝,张婶的手艺还是这么好。”三人坐在廊下,就着包子喝着热茶,聊着镇上的琐事——李叔家的孙子娶了媳妇,王大娘的刺绣得了京城的奖,邻镇的百姓送来感谢信,感谢阿福和林小满治好的瘟疫,每一件事都平凡琐碎,却充满了烟火气,也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雪停后,萧彻和苏雪沿着镇后的小路散步。小路两旁的积雪厚厚的,踩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他们走到陈默和柳乘风的墓前,墓碑上覆盖着一层薄雪,萧彻蹲下身,用手轻轻拂去积雪,轻声说:“陈默,柳前辈,下雪了。青石镇一切都好,萧安也长大了,你们可以放心了。”
苏雪也蹲下身,将一束刚采的干梅花放在墓前:“柳前辈,您留下的医书,阿福和萧安都学得很好,今年还帮邻镇解决了痢疾的问题,救了很多百姓。您若是知道,定会高兴的。”风轻轻吹过,带着雪的寒气,却也带着一丝温暖的气息,像是在回应他们的话。
回到家时,院中的老槐树下,阿福和林小满正带着药铺的弟子整理草药。弟子们手里拿着筛子,将草药中的杂质筛掉,阿福则在一旁讲解着每种草药的药性和用法,林小满偶尔补充几句,画面温馨而和谐。萧安看到萧彻和苏雪,连忙跑过来:“爷爷,奶奶,你们回来了!我堆的雪人好看吗?”他指着院子角落里一个胖乎乎的雪人,脸上满是得意。
萧彻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看,萧安真能干。”苏雪也笑着说:“快进屋暖暖手,外面冷,别冻着了。”萧安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跟着他们进了屋。
接下来的日子,青石镇迎来了新年。镇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百姓们穿着新衣,带着孩子,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脸上满是笑容。萧彻和苏雪、秦峰、阿福一家一起逛庙会,看着孩子们手里拿着糖画,笑着闹着,心中满是幸福。
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喝着阿福酿的梅子酒,聊着家常。阿福说起今年药铺的事,说又救治了很多百姓,还收了几个新弟子;林小满说起萧安的功课,说他不仅剑法有进步,医术也学了不少;萧安则兴奋地说着学堂里的趣事,说秦爷爷教他们写了春联,还教他们唱了童谣。
萧彻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满足。他想起当年在北境的战场上,他曾许愿,若有一天天下太平,他要带着苏雪找一个安静的小镇,过平凡的日子;如今,这个愿望不仅实现了,还多了这么多在乎的人,多了这么多温暖的故事。他举起酒杯,对大家说:“来,我们干杯!祝大家新年快乐,祝青石镇永远平安!”
众人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回荡在屋子里,也回荡在青石镇的每一个角落。
新年过后,春天渐渐来临,院中的积雪慢慢融化,老槐树抽出了新的枝芽,菜园里的蔬菜也开始发芽。萧彻和苏雪依旧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每天早起摘菜、煮粥,午后坐在廊下喝茶、聊天,傍晚去镇后的山坡上散步。阿福和林小满忙着打理药铺,偶尔还会去附近的村庄义诊;秦峰则在学堂里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偶尔还会教他们一些基础的拳脚功夫;萧安则在他们的教导下,一天天长大,不仅剑法和医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还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如何守护百姓。
这一日,萧彻和苏雪坐在院中的老槐树下,看着萧安带着几个学堂的孩子练剑。孩子们手中握着木剑,动作稚嫩却认真,萧安站在中间,耐心地纠正着他们的姿势,阳光洒在他身上,像极了当年萧彻在北境教新兵练剑的模样,也像极了当年阿福教孩子们练剑的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