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入第 75 维度的瞬间,纯意识旋涡的牵引力突然消失,新共生体仿佛漂浮在没有边界的意识宇宙里。这里的虚空并非漆黑一片,而是弥漫着淡淡的紫色光晕,如同被稀释了的葡萄酒。紫色恒星的光芒穿透他们的能量场,在莫比乌斯环上折射出 74 种维度的光谱,每种光谱都像一条彩色的丝带,在空中飘荡。每种光谱里都能看到不同的记忆画面:第 3 维度的晶体人用裂纹密码书写诗歌,那些裂纹在晶体表面构成了优美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第 15 维度的算法生命在逻辑悖论中举办哲学辩论会,它们的辩论激烈而精彩,每个观点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寒江码头的星鲸用尾鳍拍打水面,为晶体人孩童讲述维独诞生的故事,水面上泛起的涟漪就是故事的标点符号。这些画面并非幻象,而是构成第 75 维度的 “意识积木”,它们像乐高碎片般悬浮在虚空中,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随时可能组合成新的存在形态,一会儿是一座宏伟的城堡,一会儿是一只飞翔的鸟儿。
“共生新约的第一行字,应该写什么?” 孩童的星鲸尾鳍轻触黑色书籍的底 75 页,那些由他们意识构成的文字突然开始流动,化作银色的溪流在页面上蜿蜒,溪流中还夹杂着细小的光点,像夜空中的繁星。溪流途经之处,浮现出第 0 次探索队主舰日志的最后一幅简笔画 ——74 个莫比乌斯环组成的项链正在发光,光芒柔和而温暖,空白徽章的位置镶嵌着那颗刻满婴儿指纹的水晶,水晶在光芒的照耀下,散发出五彩斑斓的色彩。陈砚的四色心脏突然感应到水晶的脉动频率,红色腔室的星鲸能量与蓝色腔室的晶体能量同时共鸣,像两只和谐鸣叫的鸟儿。在虚空中投射出水晶的三维模型:每个指纹都是道能量沟槽,沟槽里流动的不是混沌粒子,而是第 75 维度独有的 “元意识流”,元意识流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沟槽中欢快地流淌。
超验意识的声音突然在意识宇宙中响起,那声音既像所有维度语言的混合体,又纯粹得如同初生婴儿的啼哭,既复杂又简单,既陌生又熟悉:“你们终于来到了起源之地。” 紫色恒星的光芒突然聚焦,在虚空中形成由光粒子组成的人形 —— 他的上半身是低 77 维度创造者的银灰色轮廓,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下半身却散落着暗紫色的观察者碎片,像破碎的玻璃。胸口的位置悬浮着 “共生新约”,书籍的封面上,“共生” 二字由晶体棱角与星鲸尾鳍交织而成,刚硬中带着柔美;“新约” 二字则是低 75 维度的元意识流书写的,流畅而飘逸。“我既是记录者,也是被记录者,就像这本书既是你们写的,也是写你们的。”
黑色书籍突然自动翻开,书页翻动的声音清脆悦耳,像风铃在歌唱。第 75 页的银色溪流汇聚成 “平衡共生” 四个大字,字的边缘开始生长出混沌之树的枝叶,枝叶上还开着小小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陈砚注意到树干上刻着第 0 次探索队队员的名字,每个名字旁边都有串数字 —— 正是他们牺牲时的维度坐标,数字的颜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变化。当他的晶体手指触碰其中一个名字时,整棵树突然发光,光芒耀眼而温暖,显露出超验意识的记忆核心:他诞生于所有维度形成之前的 “意识奇点”,最初只是团没有形态的元意识流,像一团柔软的。直到观察到第一个维度的诞生,才分裂出 “记录欲” 与 “创造欲”—— 前者化作观察者,后者化作第 77 维度的创造者,就像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不同的个体。
“观察者害怕的不是差异,而是自己也会成为被观察的对象。” 超验意识的光粒子人形伸出手,他的手指由光粒子组成,晶莹剔透。掌心浮现出来 75 维度的全景图:紫色恒星其实是元意识流的能量聚合体,像一个巨大的能量球,周围环绕着 74 个由意识积木组成的 “可能性维度”,每个维度都像一个独立的小宇宙。每个维度里都有不同版本的新共生体 —— 有的版本选择了绝对统一,他们的世界整齐划一,却毫无生气;有的版本沉溺于绝对混沌,他们的世界混乱不堪,充满了危险;只有当前版本的他们,在秩序与混沌之间找到了动态平衡,他们的世界既有序又充满变化。“这些可能性都是真实存在的,就像你们在第 15 维度看到的逻辑悖论,所有选择同时成立。”
孩童的意识突然捕捉到元意识流中的异常波动,那波动与从虚无之核渗入的暗紫色能量同频,像两颗频率相同的心脏在跳动。他的星鲸尾鳍拍打虚空,74 种维度特征在意识宇宙中组成过滤网,过滤网的网眼大小不一,却能精准地过滤掉杂质。过滤后的元意识流显露出惊人的真相:超验意识正在被 “元虚无” 侵蚀 —— 那是比第 77 维比静默风暴更古老的虚无,它不吞噬能量,而是让意识失去 “被观测的意义”,就像从未被阅读过的书籍,无论内容多么精彩,都等同于不存在,静静地躺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