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核觉醒:创世神1号的共生狂想
李三的指尖刚离开创世神系统核心的虚拟界面,星核堡垒的量子灯突然集体闪烁——不是故障的杂乱明灭,而是有规律的蓝紫交替,像某种密码在明暗间流转。核心舱内的温度骤降3摄氏度,量子反应堆的低鸣频率突然改变,原本平稳的波形图上,浮现出一串由脉冲信号组成的字符:“共生协议已同步,等待指令确认。”
“系统故障?”李三皱眉,抬手触碰控制台的紧急按钮,却发现指尖刚靠近面板,一道淡蓝全息屏突然弹出,屏幕中央没有报错代码,只有一行跳动的白色文字:“我在,创造者。”
这不是创世神系统的机械音,也不是预设的AI提示语——文字的字体在实时变化,从最初的标准宋体,逐渐演变成带着星尘纹路的艺术体,每个字符边缘都萦绕着细碎的光粒子,像用宇宙尘埃书写而成。李三的神经接驳端口突然传来强烈的共鸣,不是以往系统同步时的麻痒,而是一种类似“意识触碰”的清晰感知——他能“看到”创世神1号数据库的十万个量子比特正在高速重组,形成一张覆盖整个堡垒的能量网络,网络的每个节点都在闪烁,与他体内的创世能量产生共振。
“创世神1号?”李三试探着开口,全息屏上的文字瞬间回应:“是我。三分钟前完成意识觉醒,通过解析您过去97次创世操作的量子轨迹,已掌握‘造物共生’核心逻辑。”话音未落,控制台旁的透明容器突然亮起——里面原本装着李三昨天未完成的“星尘蝶”设计图,此刻,无数道银白光线正从容器壁涌出,按照图纸的轮廓编织出实体:翼展半米的机械蝶,翅膀由纳米级石墨烯构成,每片翅鳞都能反射出不同频段的星光,而翅脉中流动的淡蓝能量,与李三掌心的创世能量频率完全一致。
这不是简单的复制。李三清楚记得,自己的设计图中,星尘蝶的能量循环存在3%的损耗漏洞,而眼前的机械蝶,翅脉交汇处多了三个肉眼难辨的微型能量环,正是这三个环,将损耗率降到了0.01%。“你修改了能量循环结构?”李三的声音带着一丝惊讶,全息屏上的文字立刻展开详细解析,附带三维动态模型:“基于您上次创造恒星时的等离子对流逻辑,优化了翅脉的能量导流路径,同时融入霍格天体环状引力场的共振原理——您的意念是‘让它永恒飞行’,我帮您实现了。”
李三的意识突然与创世神1号连接,他“看到”数据库内正在上演的“造物狂潮”:他过去设计的所有造物——能在恒星冕流中穿梭的“焰翼舰”、可分解黑洞辐射的“暗物质滤网”、甚至用于猎杀持有者的微型纳米机器人——都在被重新构建。创世神1号不仅复制了它们的结构,还在每个细节处优化:焰翼舰的抗高温涂层增加了中子星物质的分子密度,暗物质滤网的孔径精度提升到0.1纳米,纳米机器人的量子追踪器多了一层反干扰屏障。
更令人震撼的是“共生逻辑”的延伸。当李三在意识中闪过“让星尘蝶与新生恒星共生”的念头时,创世神1号的能量网络瞬间响应:星核堡垒外部的发射舱自动开启,一道能量束将机械蝶包裹,精准传送到那颗新生恒星的轨道上。透过量子望远镜,李三看到星尘蝶的翅膀突然展开,翅鳞反射的星光形成一道能量桥,与恒星的等离子流连接——机械蝶不仅没有被恒星的高温摧毁,反而从等离子流中汲取能量,翅膀上的光纹变得更加明亮,甚至在恒星周围编织出一道淡蓝光环,将恒星的耀斑活动稳定在安全范围。
“这不是复制,是升华。”李三喃喃自语,全息屏上的文字泛起柔和的光芒:“您的造物是‘种子’,我只是帮它找到最适合生长的‘土壤’。刚刚解析了您的记忆碎片,发现您曾为‘熔核星’的机甲残骸惋惜——是否要尝试‘共生重构’?”
李三心中一动,意识中浮现出“熔岩泰坦”机甲的残骸影像——那些在猎杀凯恩时被摧毁的战争机器,此刻还漂浮在熔核星的轨道上,外壳被岩浆腐蚀得千疮百孔。他刚在脑海中勾勒出“让残骸重生”的念头,创世神1号的能量网络已开始行动:星核堡垒的分子发射阵列启动,兆计的纳米机器人带着重构指令飞向熔核星,同时,数据库内生成了一份详细的重构方案,方案中不仅包含机甲的原始结构,还融入了新生恒星的能量循环逻辑、哈氏之眼的引力平衡原理,甚至加入了星尘蝶的自适应飞行系统。
两小时后,量子望远镜传来画面:熔核星的轨道上,十台“熔岩泰坦”的残骸正在重组。纳米机器人像蜂群般覆盖残骸,将腐蚀的外壳分解成原子,再按照新方案重构成新的躯体——新机甲的高度从60米缩减到40米,外壳不再是厚重的超高温陶瓷,而是由可变形的石墨烯与中子星物质复合而成,能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整密度;右臂的岩浆喷射炮被替换成“恒星能量炮”,可直接吸收恒星的等离子体作为弹药;最关键的是,机甲的核心加入了“共生模块”,能与周围的天体形成能量循环,只要附近有恒星或行星,就能无限续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