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迅速浸染京城的天空,相较于其他地方,这座古老都城的夜晚总是来得格外早。
当街道两旁的华灯次第亮起,橘黄色的光晕在夜色中交织成网,勾勒出城市独特的轮廓。
此刻何若兮正充当着导游的角色,热情地带着陈青山和陈淑珍穿梭在京城的夜色之中。
正正意义上来说这是陈青山第一次来到京城,这个承载着华夏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政治中心,每一处街道、每一座建筑,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他怀着满心的好奇与敬畏,牵着陈淑珍的手紧紧跟在何若兮身后。
每走到一个景点,何若兮都能如数家珍般向二人介绍,从建筑的历史渊源到背后的奇闻轶事,无一不令陈青山听得入神。
这一趟夜游,对陈青山而言,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华夏历史文化的深度探寻,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底蕴。
“前面就是京城最负盛名的古玩城了,几乎每一个来京城旅游的人,都会抱着一丝淘到宝贝的希望,来这里一探究竟。”何若兮指着前方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的街道说道。
听闻“古董”二字,陈青山顿时来了兴致,他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说道:“妮子,咱们也去看看,说不定能发现什么宝贝呢!”
陈淑珍温柔地笑着,连连点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刻的她,心里、眼里都是陈青山,也享受着与陈青山相伴的每一刻。
踏入古玩城,这里人潮涌动,摊位林立,琳琅满目的“古董”摆满了各个角落。在京城的古玩市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古玩行业的特殊性,在这里交易的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认为有一定鉴宝能力,有些自负的人;另一类则是对古玩一窍不通,容易被老板巧舌如簧忽悠的人。
而无论哪一类人,稍有不慎,就可能上当受骗。
刚走进古玩城没多远,几个眼尖的店铺老板就察觉到陈青山三人是生面孔。
他们如同嗅到猎物的野兽一般,迅速围了上来,脸上堆满了虚假的热情,开始天花乱坠地推销起自家的“宝贝”。
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陈淑珍花容失色,她本能地紧紧抱住陈青山的胳膊,眼神中满是惊恐与不安。
就在陈青山皱着眉头,准备开口拒绝时,何若兮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
她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自信与威严,语气从容地说道:“各位老板,不妨把店里开门的货拿出来,让我们也掌掌眼。要是拿些皮壳和新家生,可就坏了自家的招牌。”
这些在古玩行当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板们,个个都练就了一双毒辣的眼睛,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她,只见何若兮举止优雅,周身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这种气质绝非普通人能够模仿。
众人心中顿时明白,眼前这位女子是个行家,绝非等闲之辈。他们纷纷拱手道歉,脸上换上了更为真诚的笑容,热情地邀请三人到各自的摊位参观。
何若兮也展现出了大方得体的一面,同样拱手回应道:“今儿个带朋友来耍,感谢各位老板的热情,有机会定回去欣赏。”
见此情形,老板们也不好再纠缠,纷纷回到自己的店铺。
陈淑珍望着何若兮,眼神中满是崇拜,惊叹道:“若兮,你也太厉害了吧!刚才你说的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何若兮调皮地甩了甩刘海,自信满满地说道:“那当然,也不看看姐姐我是谁!”
一旁的陈青山也被何若兮这古灵精怪的模样逗笑了,他边走边好奇地问道:“你刚才说的,应该是古玩界特有的行话吧?”
何若兮点了点头,认真解释道:“没错,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就像一个个小江湖,自然也会有一套专属的话术。我刚才说的就是古玩界的行话,意思就是让他们把真东西拿出来,如果都是假货,就别白费力气了,免得砸了招牌。这些老板一听就知道我是懂行的,自然不会再随意糊弄我们。”
陈青山深有感触,赞同道:“确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门道,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
三人摆脱了其他老板的纠缠后,再也没有出现被老板们围追堵截推销的情况。
每走到一个摊位前,陈青山都会停下脚步,目光专注地仔细查看摊位上的每一件物品,那认真的模样,俨然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鉴宝大师。
何若兮则静静地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着,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而陈淑珍,只要能和陈青山在一起,无论做什么,她都觉得无比幸福,眼中只有陈青山专注的身影。
然而,只有陈青山自己知道,他每查看一个摊位,都会悄悄用神念进行探查。这是他临时起意的想法,没想到一试之下,竟发现了不少端倪。
在一次探查中,他清晰地感觉到一个花瓶上下两部分的气息截然不同,仔细辨别后,确定是拼接而成的赝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