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的鹏城,晨雾还未散尽,龙华香江电器工业园的厂区门口就已热闹起来。穿着藏青色工装的工人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通过门禁,每个人胸前的工牌上都印着崭新的“香江电子”logo——这是薪资改革后,林英特意让设计部重做的标识,边角处加了一圈金色纹路,寓意“同心同薪,共筑未来”。
林英坐在厂区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工人有序进入车间的场景,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桌上摊着两份文件:一份是袁天凡送来的欧洲订单进度表,家乐福首批10万台电视、5万台微波炉已完成组装,正等着和记黄埔的货运船运抵马赛港;另一份是李建国提交的员工考核月报,10月涨薪后,全厂3200名员工的平均生产效率提升28%,不合格品率降至2.1%,主动申请加班学习新技术的工人超600人。
“林生,王磊来了,就在外面等您。”秘书轻轻敲门进来。林英抬头点头:“让他进来。”门推开后,穿着质检组制服的王磊快步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叠厚厚的检测报告,脸上带着几分拘谨,又难掩兴奋:“林生,这是11月上旬的冰箱质检报告,首批试产的500台双门冰箱,合格率100%!我们组按照您说的,新增了‘出厂前72小时通电测试’流程,每台冰箱都要连续运行三天,确保制冷、保鲜功能万无一失。”
林英接过报告,翻到最后一页的测试数据,冷藏温度稳定在5℃,冷冻室-18℃,能耗比标注的还要低10%。他抬头看向王磊,发现这个上个月还因母亲医药费发愁的年轻人,如今眼神明亮,工装整洁,连袖口的纽扣都扣得严丝合缝。“做得好。”林英将报告放在桌上,“听说你把自己的检测方法编成了手册,发给了所有质检员?”
“是!”王磊用力点头,“之前林生您说要培养更多技术人才,我就把这半年积累的经验整理成了小册子,里面有焊点检测的3个关键点位、制冷系统测试的注意事项,还有新人常见的误区。现在组里的新人,上手速度比之前快了一倍。”林英站起身,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没看错你。下个月工业园要开技术培训班,你去当讲师,给各个车间的质检员上课,薪资再给你涨20%。另外,厂里准备在生活区盖家属楼,优先分配给像你这样的优秀员工,以后让你母亲来鹏城住,方便照顾。”
王磊猛地抬起头,眼眶瞬间红了。他攥紧手里的检测手册,声音有些哽咽:“林生,谢谢您……我之前总觉得,我们工人一辈子只能在车间里打螺丝,没想到您不仅给我们涨薪,还让我们学技术、当讲师,连家人都能照顾到。我以后一定更用心,不辜负您的信任!”
送走王磊,林英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了香港家里的号码。铃声响了两声,就传来林青霞温柔的声音:“是林英吗?文轩刚睡醒,正睁着眼睛到处看呢,天佑和天心围着婴儿床,吵着要给弟弟喂奶粉。”
“别让他们瞎闹,奶粉的量要按医生说的来。”林英笑着叮嘱,“今天鹏城这边事不多,我下午就能回香港,晚上带你们去吃尖沙咀的海鲜火锅。对了,淑贞产后恢复得怎么样?昨天视频的时候,看她脸色还不太好。”
“放心吧,医生昨天来复查,说恢复得很好,就是还不能长时间走动。”林青霞顿了顿,又说,“之琳早上去铜锣湾给文轩买了新的婴儿服,楚红在厨房炖燕窝,朱玲在给文轩绣小肚兜,上面绣了个小小的‘轩’字,特别精致。”林英听着电话那头热闹的声音——有天心的笑声,天佑的提问,还有朱玲和钟楚红的交谈声,心中的暖意一点点蔓延开来。
下午三点,林英处理完工业园的事,驱车返回香港。车子驶过罗湖桥,窗外的景色从鹏城的厂房农田,渐渐变成香港的高楼大厦。刚驶入浅水湾,就看到别墅庭院里的三角梅还开得热烈,钟楚红正牵着天佑的手,教他给花盆浇水;朱玲坐在廊下的藤椅上,手里拿着绣花针,专注地绣着小肚兜;关之琳则抱着文轩,在院子里慢慢走动,轻声哼着摇篮曲。
“爸爸回来啦!”天心最先看到车子,扔下手里的画笔,像小炮弹似的扑过来。林英弯腰抱起女儿,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今天有没有乖乖听阿姨们的话?有没有欺负弟弟?”“我才没有欺负弟弟!”天心噘着嘴,拉着林英的手走向婴儿车,“爸爸你看,我给弟弟画了小老虎,贴在婴儿车上,这样弟弟就不怕黑了。”
林英看向婴儿车,车身上贴着一张彩色的老虎贴纸,文轩躺在里面,小手正抓着贴纸的边角,咯咯地笑。关之琳看到林英,笑着递过一个温毛巾:“刚从外面回来,擦擦汗。文轩今天可乖了,吃了两次奶,睡了三个小时,医生说这样的作息对宝宝发育最好。”
邱淑贞扶着腰从屋里走出来,身上穿着米白色的针织衫,脸色比几天前红润了不少。林英连忙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坐下:“怎么不在屋里多歇会儿?外面风大。”“在屋里待久了闷得慌,出来透透气。”邱淑贞靠在椅背上,看着院子里的众人,“刚才楚红炖的燕窝,我喝了小半碗,味道很好,你等下也尝尝。对了,王磊的事怎么样了?你之前说要让他当讲师,他答应了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