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2月的香港,寒意渐浓,中环的写字楼里却暖意融融——恒生指数突破1800点,创下历史新高,股市里一片狂欢,连街边卖报纸的老伯都在谈论“炒股发财”。
林英坐在办公室里,看着青英水泥的股价走势图——自从发布增发公告后,青英水泥的股价一路上涨,从3.5港元涨到4.2港元,他手里的2310万股(810万 1500万),市值达到2310万×4.2=9702万港元,接近1亿港元。
“林总,这是黄金期货的走势图。”秘书递过来一份报告,“国际金价最近涨得很厉害,从100美元/盎司涨到120美元/盎司,很多投资者都在买黄金期货。”
林英接过报告,眼睛一亮——他记得,1976年底到1977年初,因为中东局势紧张,国际金价会出现一波快速上涨,从120美元/盎司涨到150美元/盎司,涨幅25%,黄金期货的涨幅会更大,因为杠杆效应。
他现在手里有5400万港元的贷款(用于认购增发股份),还有青英水泥的股份市值9702万港元,现金只有100万港元左右,需要更多的现金,为接下来截胡和记黄埔做准备。
所以,他决定再次进入期货市场,瞄准黄金期货。
1976年12月10日,香港期货交易所。
林英走到黄金期货交易台前,递上单子:“买入1977年3月黄金期货合约,看涨,100手。”
1976年的香港黄金期货,合约乘数为100盎司/手,每手保证金约5万港元(按120美元/盎司,汇率5.8港元/美元计算,100×120×5.8=港元,保证金比例8%,约5568港元/手,林英按5万港元/手计算保证金),100手需要500万港元保证金。
但他手里只有100万港元现金,不够。
“林先生,您的保证金不够。”交易员说。
“我用青英水泥的股份做抵押。”林英递过股权证明,“青英水泥的股价现在4.2港元,我抵押100万股,市值420万港元,加上100万现金,够500万保证金了。”
交易员赶紧向上级汇报,很快就得到批准:“林先生,可以抵押,100手黄金期货多单,成交价120美元/盎司,已成交。”
林英接过交易确认单,心里松了口气——接下来,他只需要等国际金价上涨,就能通过杠杆快速赚取现金。
从期货交易所出来,林英开车去了邵氏片场——林青霞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今天杀青,他答应去接她。
片场里很热闹,工作人员正在收拾设备,林青霞穿着便装,站在片场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剧本,看见林英的车,笑着跑过来:“林英!你来了!”
“杀青快乐!”林英递过一束鲜花,“晚上请你吃庆功宴。”
“好啊!”林青霞开心地接过鲜花,“对了,我帮你问了邵氏的制片人,他同意给我涨片酬了,从5万涨到15万港元!”
“太好了!”林英笑着说,“这是你应得的。”
晚上,林英在福临门订了一桌庆功宴,关之琳也来了,三个年轻人坐在一起,吃着海鲜,聊着天,气氛很融洽。
“林英,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林青霞问。
“打算进军股市,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林英说。
“收购上市公司?”关之琳好奇地问,“哪家公司?”
“和记黄埔。”林英笑着说。
关之琳和林青霞都愣住了——和记黄埔是香港的老牌上市公司,虽然现在股价低迷,但市值也有14亿港元(12.7亿股×1.1港元),收购它需要很多钱。
“林英,你有这么多钱吗?”林青霞担心地问。
“快了。”林英笑了笑,没多说——等黄金期货赚钱了,他就有足够的现金收购和记黄埔的股份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国际金价果然如林英所料,一路上涨。1977年1月5日,国际金价涨到150美元/盎司,较林英买入时上涨了30美元/盎司。
林英在期货交易所平仓出局,100手黄金期货多单,每手100盎司,30美元/盎司×100×100=300,000美元,按汇率5.8港元/美元计算,折合1,740万港元,扣除手续费17,400港元,净赚1,722.6万港元。
加上之前的100万现金,林英手里的现金达到100万 1,722.6万=1,822.6万港元,还清了抵押股份的420万港元,还剩1,402.6万港元。
同时,青英水泥的股价涨到4.5港元,他手里的2310万股,市值达到2310万×4.5=10,395万港元,身家突破1亿港元。
现在,他终于有足够的现金,开始布局和记黄埔了。
1977年1月10日,林英通过肥强,开始秘密吸纳和记黄埔的散户股份。他出的价格比市场价高10%,1.2港元/股(市场价1.1港元),大量散户愿意卖,短短一周,就收购了500万股,占总股本的0.4%,花费500万×1.2=600万港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