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维度诞生的警报声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它带着一种清越的、如同水晶碰撞般的音质,仿佛宇宙本身在欢唱新生。监测中心的全息星图上,一个光点正在缓慢但确定地明亮起来,它的光谱特征显示着完全陌生的规则体系。
“不是从现有维度分裂,”苏羽兴奋地操作着控制台,“是、是真正的新生维度!规则组合前所未见!”
顾晓婷的火眼金睛全力运转:“它在吸收背景真空能量自我构建,就像宇宙大爆炸的微缩版!”
林默涵感受着基因密钥传来的微妙悸动:“这个新维度... somehow 感觉熟悉。就像遇见一个从未谋面却莫名亲切的陌生人。”
团队立即调动所有观测设备,对这个被临时编号为“新生儿”的新生维度进行全方位监测。递归族也加入观测,他们的分形视觉能捕捉到规则形成的细微过程。
观测结果令人震惊:新维度的规则体系竟然融合了大唐维度、递归维度、甚至Ω维度的特征,仿佛是所有已知规则的精巧合成。
“就像宇宙在总结最佳实践,”柳青妍惊叹,“取各维度之长,创造更优化的规则集合。”
更令人惊讶的是,新维度的规则显示出一种惊人的适应性和弹性,能够根据环境自动调整而不过度影响稳定性。
团队决定尝试与新生儿维度建立联系。但所有传统通信方式都失败了——它的规则太过不同,常规信号无法被解析。
就在团队苦恼时,顾小兰提出了一个新颖想法:“既然它是新生的,也许我们应该用更‘基本’的方式交流。不是复杂信息,而是...原始冲动?”
基于这个想法,团队发送了最简单的数学真理:1 1=2,质数的定义,圆周率的前几位。几天后,他们收到了回应——不是数字,而是一种规则波动的模式,仿佛维度在“呼吸”回应。
“它在学习!”顾晓婷惊呼,“看规则结构的微妙变化,它在适应我们的通信尝试!”
通信逐渐建立,团队发现新生儿维度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智能,但表现出某种“维度本能”,能够理解意图并做出响应。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出现:监测显示新生儿维度正在以异常速度成长,吸收周围能量,可能导致邻近维度能量失衡。
“就像婴儿需要营养,但可能吃太多,”递归族警告,“需要引导它的成长。”
团队开始尝试“维度育儿”,小心引导新生儿维度的能量吸收模式,教会它平衡成长。这个过程意外地增进了他们对维度本质的理解。
一天,当林默涵正在与新生儿维度“交流”时,突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既视感——这个维度的规则波动模式 somehow 与他基因密钥中的某些模式惊人相似。
“不可能...”他喃喃自语,立即下令进行深度基因分析。
分析结果令人震惊:他的基因密钥中确实包含与新生儿维度规则高度匹配的序列,这些序列之前一直被标记为“未知功能”。
“就像...我的基因中包含这个维度的蓝图?”林默涵难以置信。
更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更加惊人的真相:新生儿维度的规则不仅与林默涵的基因匹配,还与取经路上收集的所有“法宝”技术、递归族的分形数学、甚至Ω维度的优化算法存在深层次共鸣。
“它不是一个随机新维度,”顾晓婷得出结论,“它是我们所有经历的合成产物!就像我们一路走来的成果结晶!”
这个发现让团队既兴奋又不安。他们似乎在无意中参与了一个宇宙规模的创造过程。
但就在这时,监测系统发出了紧急警报:新生儿维度的快速成长正在引发时空结构的不稳定,大唐维度开始出现时空异常。
最初是轻微的时间流速波动,随后出现局部空间折叠。长安城的居民报告看到“过去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同时出现,建筑物时而古老时而崭新。
最严重的事件发生在科学魔法学院:整个校园突然同时存在于多个时间点,学生和老师被困在时间碎片中。
团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使用规则稳定技术试图控制局势。但效果有限——新生儿维度的规则影响力超乎想象。
递归族提出一个激进方案:“也许不应该抵抗,而是接受这种时空融合。就像冲浪者利用波浪,而不是对抗它。”
基于这个理念,团队开发了“时空导航术”,帮助人们适应和理解时空异常,而不是恐惧它们。
令人惊讶的是,这种适应过程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益处:时间碎片中的人们能够从过去和未来的自己那里学习,避免错误,加速进步。
林默涵在帮助疏散时间混乱区域时,意外遇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年轻时的自己,刚从实验室事故中穿越而来,还穿着白大褂,一脸迷茫。
“这...这是哪里?”年轻林默涵困惑地问,“我应该在实验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