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从善&辛弃疾:古代“应急借物王者”!用“借瓦糊桌”破急局,以巧策解燃眉
赵从善担任京城行政长官时,宦官想故意刁难他,下命令让他筹备三百张用于祭祀的红桌子,还通过内廷批示限定一天内集齐。赵从善立刻下令,从全城的酒馆、茶馆里收集三百张款式相近的桌子,把它们彻底清洗干净,先用白纸糊好,再涂上红漆。完美交差!
还有一次,两位太后驾临聚景园,晚上要经过万松岭,突然紧急索要三千个火炬。赵从善马上让人去各个瓦舍、妓馆,不管是竹帘还是芦苇帘,都拿来灌满油脂,卷起来用绳子捆牢,系在道路两旁的松树上,火光左右照耀,亮得像白天一样。
宋高宗南渡后,暂时驻扎在临安,开始仓促搭建临时皇宫。刚要建一座大殿,却没有瓦片,偏偏又下起了雨。府衙和漕运司的官员都急得团团转。这时有个小吏提议:“多派些士兵,带着钱财分给城里的店铺,向他们借取楼房屋檐腰部的瓦片,等一个月后新瓦片运到,再按数赔偿。”官员们采纳了这个办法,大殿需要的瓦片很快就凑齐了。
辛弃疾在长沙任职时,想在府衙后院建一座楼,用来观赏中秋月色。当时已经是八月初了,手下官吏说:“其他材料都能搞定,就差瓦片赶不及筹备。”辛弃疾立刻下令,先在市面上每家店铺支付一百钱,租借二十片屋檐瓦,限定两个月内用新瓦片换回租金(实则用租金抵新瓦费用),就这样,瓦片一下子多到用不完。
冯梦龙点评:这几件事都是紧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却堪称官吏处理事务的典范操作!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应急借物,关键在“弃常规 借民力,以‘灵活置换’解资源短缺”
赵从善、辛弃疾等人能快速化解紧急资源缺口,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紧急任务下,常规筹备来不及’的痛点,不纠结于‘从零打造、官方采购’的固有思路,而是瞄准民间现成资源,通过‘改造复用 付费租借’的方式,用最低成本、最短时间补齐需求,既不耽误事,又高效落地”,可拆解为两层:
1.就地取材:绕开官方储备,挖民间现成资源
他们明白,紧急情况下,从官方仓库调运、定制生产根本赶不上时间。于是放弃常规渠道,直接挖掘民间闲置或在用的资源(如酒馆桌子、店铺瓦片、妓馆帘子),这些资源遍布全城、随手可得,省去了生产、运输的漫长流程,实现“即时补给”。
2.灵活置换:用“改造/付费”撬动资源,降低阻力
他们清楚,要快速调动民间资源,必须给出合理方案:要么像赵从善那样“改造复用”(桌子糊纸涂漆、帘子灌脂做火炬),让普通物品适配特殊需求;要么像辛弃疾、小吏那样“付费租借”,用真金白银打消商家顾虑,同时承诺“按时归还/置换”,让对方放心出借,轻松撬动海量民间资源。
二、核心启示:遇“紧急任务、资源短缺”困局,别死等,用“借民力 巧置换”破局
1.应对紧急任务:弃“从零打造”,用“改造复用”省时间
若面临紧急任务(如临时活动缺物料、项目上线缺设备),别死等定制生产或官方调配。可像赵从善那样,找民间现成的相似资源,通过简单改造(如包装、功能升级)适配需求,比从零筹备节省90%的时间。
2.化解资源短缺:借“民间储备”,用“付费置换”撬资源
面对资源不足(如缺物料、缺场地),别只依赖内部储备。可学“借瓦”思路,挖掘周边民间闲置或在用资源(如企业闲置设备、商户闲置场地),用“付费租借、承诺返还”的方式,既快速补齐缺口,又不用承担长期采购的成本,实现双赢。
3.应急的关键:抓“核心需求”,简化流程保效率
他们没有纠结于“物品是否全新、流程是否规范”,只聚焦“满足紧急需求”的核心目标,省去繁琐的审批、采购流程,直接对接资源方。这启示我们:紧急情况下,“完成比完美重要”,简化中间环节、聚焦核心需求,才是化解困局的关键。
简单说就是:遇到紧急任务缺资源,死等官方补给、从零打造只会误事。不如挖民间现成资源,要么改造复用,要么付费租借,用“灵活置换”的思路,快速补齐需求——这才是应急破局的高明思路。
【原文】赵从善 辛弃疾
赵从善尹京日,宦寺欲窘之,敕办设醮红桌子三百只,内批限一日办集。从善命于酒坊茶肆取桌相类者三百,净洗,糊以白纸,用红漆涂之。又两宫幸聚景园,夜过万松岭,立索火炬三千。从善命取诸瓦舍妓馆,不拘竹帘芦帘,实以脂,卷而绳之,系于夹道松树,左右照耀,比于白日。
高宗南渡,驻跸临安,草创行在。方造一殿,无瓦,而天雨。郡与漕司忧之。忽一吏白曰:“多差兵士,以钱镪分俵关厢铺店,赁借楼屋腰檐瓦若干,旬月新瓦到,如数赔还。”郡司从之,殿瓦咄嗟而办。辛幼安在长沙,欲于后甫建楼赏中秋。时已八月初旬矣。吏曰:“他皆可办,唯瓦不及。”幼安命先于市上每家以钱一百,赁檐瓦二十片,限两月以瓦收钱,于是瓦不可胜用。
二事皆一时权宜,可为吏役之法。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智囊里的管理学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