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644章 捷智之一《灵变》40 周忱

智囊里的管理学 第644章 捷智之一《灵变》40 周忱

作者:读点经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13:30:35

周忱:明代“护粮稳城智者”!用“预支搬粮”保命脉,以巧计断敌援

“己巳之难”时,蒙古首领也先准备攻打京城,还扬言要占领通州粮仓。满朝大臣都慌了手脚,有人提议派人放火烧了粮仓,怕敌人抢走粮食当军粮。

当时周忱(文襄公是其谥号)正好在京城,他提议:让京城的卫戍部队提前支取半年的军粮,自己去通州仓搬运。于是,士兵们肩扛手挑,络绎不绝地去运粮。没几天,京城的粮食储备就变得充足,通州仓也被搬空了。

冯梦龙点评:还有一种说法,“己巳之变”时,有人建议烧通州仓来断绝敌人的念想。于谦(肃愍是其谥号)说:“粮仓是国家的命脉,是百姓的血汗钱,怎么能说烧就烧!”于是下令让城里有能力的人随意去搬运粮食。几天之内,通州仓的粮食就全运进了京城。

历史上也有类似案例:郦食其认为楚军攻下荥阳后不坚守是失策,劝刘邦赶紧夺取敖仓粮仓;李密占据黎阳仓后,打开粮仓让百姓随便拿粮,十天就招募了三十多万士兵,不过徐洪客劝他“这么多人长期聚集,粮食吃完了人就散了,该趁势进军”,李密没听,最终失败;刘子羽驻守仙人关时,提前把梁州、洋州的公私粮食都转移了,金人深入后没了粮草供应,只好撤退。

自古以来,打仗的攻防策略,没有不把粮食当根本的,关键是要在敌人没来之前提前谋划。如果实在来不及搬运,烧了粮仓也是一种办法——古代名将也常这么做,绝不能把粮食留给敌人当补给!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护粮稳局,关键在“预图为先 分用护粮,以‘断敌粮道 保己储备’定胜负”

周忱、于谦等人能护住粮仓、稳住局面,核心是精准拿捏“粮食是战争命脉”的关键,不盲目毁粮,而是提前谋划:

1.优先“护粮自用”:借人力搬粮,既保储备又断敌援。烧粮是“下策”,周忱让士兵预支粮、于谦让百姓搬粮,都是利用“己方人力”快速清空粮仓,既让京城粮食充足(稳住军心民心),又让敌人无粮可抢(切断补给),一举两得。

2.次选“焚粮断敌”:万不得已时毁粮,绝不给敌留机会。若搬运不及,粮食落入敌手会成大患,此时焚粮虽可惜,但能彻底断绝敌人“因粮于我”的可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必要选择。

二、核心启示:遇“核心资源危机、对手觊觎”困局,别蛮毁,用“预图 分用”破局

1.保护核心资源:优先“自用分流”,不轻易“销毁止损”。若核心资源(如公司核心数据、关键物资)被对手觊觎,别急于销毁,可像周忱那样让己方提前“用起来”(如数据整合到内部系统、物资分配给各部门),既发挥资源价值,又避免被夺走;实在保不住再销毁。

2.危机预判:“敌未至先谋划”,掌握主动权。面对潜在危机(如供应链断裂、竞争加剧),别等危机来临再应对,要提前布局(如找备用供应商、储备关键物料),像刘子羽转移粮食那样,危机来临时已稳住阵脚。

3.竞争博弈:抓“对手命脉需求”精准破局。不管是打仗还是竞争,对手的核心需求(如敌人要粮食、竞品要客户)就是突破口,提前切断对手需求(清空粮仓、抢占客户)或守住自身资源,就能占据上风。

简单说就是:遇到核心资源被觊觎,盲目销毁太可惜。不如提前谋划,让己方用资源、护资源,万不得已再毁资源断敌路,围绕“资源命脉”行动,才能在危机中稳住局面、掌握主动。

【原文】周忱

己巳之难,也先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忱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一云:己已之变,议者请烧通州仓以绝虏望。于肃愍曰:“国之命脉,民之膏脂,奈何不惜!”传示城中有力者恣取之。数日粟尽入城。郦生以楚拔荥阳不坚守为失策,劝沛公急取敖仓。又李密据黎阳仓,开仓恣民就食,浃旬得兵三十余万。徐洪客献策谓:“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难以成功,宜乘锐进取。”密不从而败。刘子羽守仙人关,预徙梁、洋公私之积。金人深入,馈饷不继,乃去。自古攻守之策,未有不以食为本者,要在敌未至而预图耳。若搬运不及,则焚弃亦是一策。古名将亦往往有之,决不可赍盗粮也。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智囊里的管理学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