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445章 察智之二《诘奸》32 包拯

智囊里的管理学 第445章 察智之二《诘奸》32 包拯

作者:读点经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13:30:35

包拯:宋代“断案神操作大师”!一招“引蛇出洞”,轻松拿捏割牛舌真凶

宋代的包拯(人称包孝肃)在天长县当县令时,凭着对人心的精准拿捏,用一个简单却绝妙的计谋,把“割牛舌”的真凶耍得团团转,没费啥力气就破了案,妥妥的“断案天花板”。

有个老百姓跑到县衙告状,说自家耕牛的舌头被人偷偷割了。要知道,在古代耕牛可是农户的“命根子”,牛舌一割,牛没法吃东西,基本活不成,这对农户来说是天大的损失。

包拯听完,心里立马有了谱,让告状的百姓先回家,干脆把这头快死的牛杀了,把牛肉拿到集市上去卖。

百姓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照做了。没过多久,还真有人跑到县衙来,举报那个杀牛的百姓“私自宰牛”——要知道,古代耕牛受法律保护,私自宰杀是重罪。

包拯见这人送上门来,当场反问他:“你为啥先偷偷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现在又来告他杀牛?”

这人一听,瞬间吓懵了,没想到自己的小心思全被包拯看穿,只好当场认罪。

【管理智慧】

包拯的厉害,在于“吃透‘报复者的小心思’,用‘顺水推舟’设局抓现行”

换别的官员,遇到“割牛舌”这种没线索的案子,可能会到处查农户的仇家,要么查不到,要么打草惊蛇;但包拯不一样——他一眼就看透了案子的本质:割牛舌不是为了偷牛,就是单纯的报复。

他算准了割牛舌的人,就是想让农户倒霉,看到农户杀牛卖肉,肯定会趁机举报,想让农户罪加一等。所以故意让农户“杀牛卖肉”,给报复者递上“举报的机会”,等对方主动跳出来,直接当场戳穿,全程不费一兵一卒,靠心理战就搞定了。

一、核心逻辑:破解“报复型小动作案”,别盲查,要“抓‘报复者的心态 设局引诱’”

包拯能快速破案,核心是抓住了两个关键点:

1.先判动机:不是图财,是报复

牛舌被割但牛没被偷,说明凶手不是为了钱,而是想害农户,大概率是农户的仇家;

2.再设圈套:利用“赶尽杀绝”的心态引蛇出洞

报复者不会只割个牛舌就收手,肯定想看到农户更惨。让农户杀牛卖肉,刚好给了他“举报农户违法”的机会,他为了彻底整垮农户,必然会主动现身。

这就像现在遇到“被人暗中使坏却抓不到证据”的情况,先想清楚对方是不是故意报复,再故意露个“小破绽”引对方出手,等他跳出来就好办了。

二、核心启示:遇“被暗中使坏/无迹报复”,别慌,用“设局引曝”轻松破局

包拯的思路放现在超实用,生活、职场遇到类似麻烦都能用:

- 生活遇“被偷偷搞破坏”:比如家里东西总被人悄悄弄坏,怀疑是邻居报复。可以故意把一件“看似贵重”的东西放在显眼处,假装防护不严,对方大概率会趁机动手,提前装个隐蔽监控,就能抓现行;

- 职场遇“被暗中使绊子”:比如工作中总有人偷偷给你找麻烦,却抓不到是谁。可以故意在工作里留个“小失误”,且让这个失误“看似会影响进度”,针对你的人肯定会去领导那告状,到时就能当场对质;

- 应对“匿名骚扰/举报”:比如被人匿名举报或造谣,不知道是谁。可以故意放个“假把柄”,比如假装自己有个“小秘密”,对方为了搞臭你,肯定会拿着这个假把柄扩散,顺着传播路径就能找到人。

简单说就是:“遇到被人暗中使坏又没证据的情况,别瞎找线索。先判断对方是不是报复,再故意给个‘机会’让他跳出来,等他主动暴露,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原文】包拯

包孝肃知天长县,有诉盗割牛舌者,公使归屠其牛鬻之。既有告此人盗杀牛者,公曰:“何为割其家牛舌,而又告之?”盗者惊伏。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智囊里的管理学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