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会“说软话”的,才是职场救星
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拜见皇帝,带了一批岭南产的藤席,打算送给朝廷大臣。结果被巡逻的人查到了送礼名单,直接交给了皇帝。
皇帝一看名单,发现上面居然没有杨士奇的名字,就单独召见他,问这是为啥。杨士奇解释说:“徐奇当初从都给事中调任广东的时候,大臣们都写诗文给他送行,所以他这次回来才会送藤席当谢礼。我当时正好生病,没写诗文,不然肯定也在名单里。现在名单上虽然有其他人的名字,但他们收没收还不一定呢,而且藤席这东西不值钱,应该没别的心思。”
皇帝听了这话,心里的疑虑立马消了,当场把名单交给太监,让他烧了,再也没追究这事。
这名单一烧,不仅让那些想挑事的巡逻官没了劲头,还帮大臣们躲过了一场可能的灾祸,更让皇帝不再怀疑大臣们结党——杨士奇这波操作保住的东西可太多了。他看着不像有啥“高智商操作”,其实是藏着大智慧,这哪儿只是厚道啊!
冯梦龙点评:敢“担事”,才是真担当
宋真宗的时候,有人上书揭发皇宫里的事,真宗很生气,抄了这人的家,结果发现里面有大臣们跟他来往、找他算卦的书信,就想交给御史追查。
王旦主动站出来,把自己曾经找这人算卦的书信也交了上去,请求一起查。真宗的怒气慢慢消了,王旦就拿着查到的所有书信去中书省,全烧了。后来真宗后悔了,派人去要那些书信,王旦说“已经烧了”,这事才算彻底了结。
王旦和杨士奇的操作特别像,都是宁愿自己担风险,也要帮大家躲过灾祸——这才是真的“舍己为人”。
【管理智慧】
一、杨士奇的“护团逻辑”:不是傻实在,是算透了“顾全大局比显聪明重要”
杨士奇没在皇帝面前“卖乖”,反而帮徐奇和同僚们说话,不是没心眼,是精准拿捏了“皇帝的顾虑”和“同僚的安危”:
1.不踩别人,先摆自己的“不特殊”
他没说“我才不搞送礼这套”,反而说“我没在名单上是因为生病没写诗,不然也有我”——这一下就拉平了和其他大臣的距离,不让皇帝觉得“就你杨士奇干净,别人都有问题”,避免了同僚被针对;
2.弱化“送礼”的严重性,强调“小事无恶意”
他说藤席是“小特产”“收否未可知”,其实是在告诉皇帝:“这就是同事间的小往来,不是结党营私的大问题”——化解了皇帝最担心的“大臣抱团”隐患;
3.烧名单=断了“查下去”的路
他的话让皇帝愿意烧名单,相当于掐断了“顺着名单查谁收了礼、谁没收”的线索,避免了有人趁机借题发挥,搞出“办公室内斗”,保住了一群人的仕途。
这就像现在职场里,有人“送礼翻车”被查,你没在名单上,却不趁机说“我早就看他们不对劲”,反而帮大家解释“就是个小心意,没别的”——看似没占“正直”的便宜,却保住了团队的安稳。
二、当代“杨士奇式护团”案例:不落井下石,一句话化解职场危机
杨士奇这种“藏智于厚”的操作,现在职场里也有不少人在用——遇到同事“踩坑”被查,不看热闹、不撇清关系,反而帮着圆场,既化解了危机,又赢得了人心。
案例:部门经理“送特产翻车”,总监帮解围,避免“拉帮结派”误会
某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经理老张,老家是山东的,年底带了几箱自家产的苹果,想给平时一起加班的同事分一分(没给总监李姐,因为李姐当时在外地出差,没赶上部门聚餐)。结果这事被HR知道了,还拿到了老张的“分苹果名单”,怀疑老张“拉小团体”,把名单交给了CEO。
CEO把李姐叫过去问:“老张给部门人送苹果,没给你,是不是你们部门有矛盾?还是他在搞小圈子?”
李姐没说老张的不是,反而解释:“老张送苹果是因为老家丰收,纯个人心意,不是搞小团体。我当时在外地出差,没跟他们一起聚餐,所以没在名单上——要是我在,肯定也有我的份。再说,苹果就是个家常水果,同事间分着吃,没别的意思,没必要上纲上线。”
CEO听完觉得有道理,就让HR别再查了,还跟老张说“下次有特产也给我留一箱”。后来老张知道这事,特别感激李姐,部门里的氛围也没受影响——李姐这波操作,跟杨士奇一模一样:不借机会踩同事,反而帮着解释,既化解了误会,又保住了部门团结。
三、王旦的“同款智慧”:舍身救物,不搞“连坐”,比“铁面无私”更显格局
评注里宋真宗时的王旦,和杨士奇是“同道中人”——有人上书说宫廷里的事,皇帝生气,抄了他家,发现了他和大臣们往来的书信,还涉及“问吉凶”,想交给御史追查。王旦没等着被查,反而主动把自己之前“问吉凶”的书信交上去,说“要查就一起查我”。皇帝的火气慢慢消了,王旦又跑到中书省,把查到的所有书信都烧了。后来皇帝后悔,想把信拿回来,王旦说“已经烧了”,这事才算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