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孙子:别信“反常的好”,利益不对等时要警惕
齐国攻打宋国,宋国派臧孙子南下向楚国求救。楚王特别高兴,当场答应出兵救援,聊得还很欢快。可臧孙子反而忧心忡忡地返回宋国,他的车夫不解:“求到救兵了,你怎么还一脸愁容啊?”
臧孙子说:“宋国弱小而齐国强大,救援弱小的宋国,必然会得罪强大的齐国,这本来是件该让人发愁的事。但楚王却这么开心,肯定是想故意稳住我们。我们坚定抵抗,让齐国实力受损,这才是楚国真正的好处啊。”
臧孙子回到宋国后,齐国很快就攻占了宋国五座城池,而楚国的救兵,始终没出现。
不被“表面热情”迷惑,从“利益不对等”看透套路,这洞察力太绝!
要是臧孙子被楚王的“爽快答应”冲昏头,以为救兵稳了,宋国可能会更被动。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跳出“求到救兵就该高兴”的惯性思维,看清“楚国救宋无利可图,反而能坐收渔利”的本质——楚王的热情不是真心帮忙,而是等着看宋、齐两败俱伤。
臧孙子的智慧,在于看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反常的热情背后往往藏着算计”。楚国明明要面对“得罪齐国”的风险,却还对救宋这件事格外积极,这种“不符合利益逻辑”的反应,本身就是信号。
生活里遇到“没理由对你好”的人,职场上碰到“超出常理的承诺”,别轻易相信。先想想“对方能得到什么”,要是利益不对等,很可能是对方在给你画饼,等着看你掉坑。
【管理智慧】
一、臧孙子的“反套路逻辑”:不看“嘴甜不甜”,只算“账值不值”
臧孙子没被楚王的“热乎劲”忽悠,核心是抓准了“利益本质”:正常人帮人,要么图好处,要么没坏处;要是一件事明显“吃力不讨好”,对方还上赶着答应,那肯定没安好心。
楚国救宋的“亏账”明摆着:帮小宋就得得罪强齐,打赢了捞不着啥(宋国穷得没油水),打输了还得赔兵折将;唯一的“赚头”,就是让宋、齐俩家拼到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利。所以楚王的“大悦”不是“真心想救”,是演给宋国看的“戏”——目的是让宋国放心当“炮灰”,他好当“黄雀”。
这就像现在有人跟你说“这事包在我身上,不用你操心”,可你转头一想“他帮我不仅没好处,还得搭时间、得罪人”,那他大概率是想让你先“冲在前头”,等你把难啃的骨头啃完,他再跳出来“摘果子”——反常的热心背后,全是算计。
当代案例1:职场“同事突然帮你扛难活”?其实是想抢功劳
小吴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手里攥着个“死项目”:客户要求多、预算少,加班半个月还没捋顺,急得掉头发。这时隔壁部门的老郑突然凑过来,拍着小吴的肩膀说“妹子别愁,这项目我熟,我帮你搞定,你歇着就行”,还主动帮小吴整理客户资料,热情得过分。
小吴一开始感动得差点哭,还好她领导提醒:“老郑部门跟咱抢季度奖金,他帮你做项目,自己部门的活就得拖,对他没半点好处——他这么积极,八成是想让你把客户需求摸透、把坑踩完,等你差不多了,他再接手跟领导邀功,说‘这项目是我救回来的’。”
小吴瞬间清醒,之后老郑再要资料,她只给“公开信息”,核心的客户沟通记录、方案修改思路全自己攥着。果然没几天,老郑见捞不着核心信息,就找借口“自己部门活多”撤了,还跟别人说“小吴不相信人”——要是小吴一开始就把项目交出去,最后功劳被抢,自己还得背“能力不行”的锅,跟宋国被楚国坑得一模一样。
当代案例2:商业“甲方突然力挺小公司”?其实是把你当“压价工具人”
朋友开了家小设计公司,竞标一个品牌的包装设计项目,竞争对手是一家比他大3倍的老牌公司。朋友本来觉得“没戏了”,结果甲方负责人突然找他,说“我特别看好你们的创意,你们投标我帮你们吹吹风,肯定能中”,还偷偷给了他“老牌公司的大致报价”,态度好得反常。
朋友没立刻飘,反而跟我吐槽:“他放着老牌公司不帮,帮我这小公司,图啥啊?我又没给好处。” 后来他托人打听才知道,甲方想让他“报低价跟老牌公司抢”,把老牌公司的报价压下来;等他俩耗到两败俱伤(朋友赚不到钱,老牌公司嫌利润低),甲方再找借口“项目调整”,最后找更便宜的外包公司——说白了,就是把朋友当“砍价的刀”。
朋友果断撤了标,没掺和进去。后来果然听说“甲方用低价坑了另一家小公司,最后设计质量差得不行”——要是朋友当时被甲方的“热情”骗了,不仅赚不到钱,还得跟老牌公司结仇,最后落个“白忙活”的下场。
当代案例3:生活“朋友突然热心借钱”?其实是想让你帮他填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