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张居正:“制豪强别硬拼”,抓“软肋 体面”比“强压制”更有效
刘大夏:对鲁麟“奖闲束”,消隐患
庄浪的土司将领鲁麟担任甘肃副将时,想升为大将却没如愿。他仗着自己部落势力强,直接返回庄浪,还以儿子年幼为由请求辞官。
朝堂上有人提议给鲁麟大将印信,有人建议把他召回京城,给个闲散官职。只有尚书刘大夏说:“鲁麟性情暴虐,不会用人,成不了大事,但他没犯明确的罪。现在给印信,不合规矩;召他他不来,又会损害朝廷威严。”
于是刘大夏上奏,表彰鲁麟先祖的忠诚,同时允许他辞官闲居。鲁麟最终因心中不满、郁郁寡欢病死了。
张居正:逮朝弼“擢子缚”,稳局面
黔国公沐朝弼犯了法,朝廷应当逮捕他。大臣们都觉得这事难办,说沐朝弼手下有近万精锐士兵,不好逮捕,强行抓他还可能激起当地少数民族叛乱。
张居正提拔任用了沐朝弼的儿子,然后派一名使者独自去逮捕沐朝弼。沐朝弼最终没敢反抗。他被押到京城后,张居正请求朝廷免他一死,把他软禁在南京,人们都觉得这事办得大快人心。
冯梦龙点评:表彰先祖让鲁麟内心愧疚,没理由抱怨;提拔儿子让沐朝弼安心,顾念家族不敢乱。所以罢黜、软禁他们,全在朝廷掌控之中!
刘大夏不跟鲁麟硬争“给不给官”,而是用“奖先世、许闲居”的方式,既没让对方抓住把柄,又让他因“无理由作乱”而郁郁而终;张居正不跟沐朝弼硬拼“敢不敢逮”,而是用“擢其子”的方式,掐住他“顾念家族”的软肋,让他不敢反抗。两人都没靠武力压制,却靠“拿捏人心”轻松掌控局面。
刘大夏和张居正的智慧,在于看透“豪强的底气是‘势力’,但软肋是‘名声’或‘家族’”:刘大夏抓鲁麟“重先祖名声”的点,用表彰堵他的怨怼;张居正抓沐朝弼“顾儿子前程”的点,用提拔消他的反抗心。很多时候,面对有势力的对手,别只想着“正面硬刚”,先找对方的软肋(如名声、家人、利益),再用给体面、留余地的方式牵制,反而能轻松掌控局面。
【管理智慧】
一、刘大夏治鲁麟:不硬给官不硬召,用“奖先愧心 听其就闲”断闹心
庄浪的土帅鲁麟,本是甘肃副将,一心想当大将却没如愿,仗着自己部落人多势众,直接跑回庄浪,还以“儿子年幼”为由请假,明摆着是“用撂挑子逼朝廷给官”。朝堂上吵翻了:有人说“给他大将印,免得他闹”,有人说“把他召回京,给个闲职算了”,只有尚书刘大夏清醒:“鲁麟这人心眼坏,不会带队伍,翻不了大浪,但他没犯明确的罪——给印,不合规矩;召他他不来,又丢朝廷脸面。”
刘大夏的招更绝:他写了份奏折,先把鲁麟祖上的功劳夸了一遍,说“你家世代忠君,朝廷记着情分”,然后话锋一转,“既然你想陪年幼的儿子,就准你在家闲住,好好照顾孩子”。这波操作下来,鲁麟彻底没辙——朝廷没拒他的“请假”,还给足了他家面子,要是再闹,就成了“忘恩负义”;可没拿到大将印,又憋得慌,最后郁郁寡欢病死了。
核心逻辑:不踩“要么妥协给权,要么硬刚丢威”的坑,用“认可过往 满足小需求”让对方“没理由闹,没底气作”
鲁麟的核心诉求是“要大将权”,但这个诉求不合规;他的软肋是“祖上忠名”——要是闹,就会毁了家族名声。刘大夏刚好抓住这两点:夸祖上让他“内愧”,不好意思再逼宫;准他“就闲”满足“陪儿子”的借口,让他没理由翻脸。既守住了规矩,又没给对方挑事的由头。
当代案例:老员工要“不该给的高管位”,公司用“奖父辈 给闲职”化解
某家族建材公司的老员工老郑,父亲是跟着创始人打天下的元老,老郑自己在销售部干了10年,非要当“销售总监”,可他业绩平平,还总搞小圈子。老板犯难:给位,团队不服;不给,老郑说“公司忘恩负义”,还可能带走老客户。
HR总监学刘大夏的招,开了场“公司20周年庆”,专门请老郑父亲上台,给老爷子颁“功勋员工家属奖”,老板还当众说:“老郑跟着公司这么多年,受他父亲影响,一直很讲情义,现在公司新设‘战略顾问岗’,请老郑来当,不用坐班,帮公司出出销售思路,薪资跟总监一样。”
老郑一听,老爷子有面子,自己也没丢待遇,还不用担总监的压力,再也没提当总监的事;团队也觉得“公司没亏待老员工”,没了怨言。要是当时硬拒,老郑肯定会闹着辞职,带走客户;要是硬给位,销售部业绩肯定下滑——刘大夏的“软安抚”,在当代就是“不满足不合理诉求,但给足面子和台阶,让对方知难而退”。
二、张居正治沐朝弼:不硬逮不激化,用“擢其子 单缚”稳局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