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佑甫:“遇困别死磕”,用“转思路 抓时机”比“钻牛角”更高效
拒献钱:转赐将士“赢人心”,不陷两难
唐德宗刚即位,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上奏,要献给朝廷三十万缗钱。德宗想收下,又怕被李正己欺骗(比如事后反悔或借此拿捏);想拒绝,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陷入两难。
宰相崔佑甫提议:派使者去淄青慰问将士,把李正己要献的钱当场赐给将士们。这样一来,将士们都会感念皇帝的恩情,各地节度使也能知道朝廷不看重财物,更重民心。德宗采纳了这个建议,李正己知道后,又惭愧又服气。
换将领:从容留谈“稳兵权”,不生变故
神策军使王驾鹤长期掌管禁军,权力大到震动朝廷内外。德宗想换掉他,又怕他趁机叛乱,就找崔佑甫商量。崔佑甫说:“这事没什么可担心的。”
他立刻召来王驾鹤,故意和他聊天聊了很久;就在这期间,接替王驾鹤的白志贞已经进入军营,接管了兵权。整个过程平稳过渡,没发生任何变故。
不被表面问题困住,抓核心需求破局,比纠结“收不收”“换不换”高明太多!
面对李正己的“献钱试探”,崔佑甫没纠结“钱要不要”,而是把钱变成“朝廷施恩的工具”,既避开陷阱,又赢了人心;面对王驾鹤的“兵权隐患”,他没硬来,而是用“拖延谈话”的方式稳住对方,同时快速完成权力交接。这种“不正面硬刚、绕开风险点”的处事方式,既解决了问题,又没引发新麻烦。
崔佑甫的智慧,在于看透“问题的核心不是钱或人,是背后的风险和人心”:献钱的风险是“被拿捏”,所以转赐将士化解;换将的风险是“生叛乱”,所以借谈话拖延、趁机交接。很多时候,遇到两难或有风险的事,别只盯着问题本身,换个思路找突破口,抓准时机行动,反而能轻松化解难题。
【管理智慧】
一、崔佑甫的“解烫手山芋逻辑”:不接不拒,把难题转化成“人情牌”
李正己献钱的本质是“试探 给难题”:要是朝廷贪钱收下,他就知道“皇上好拿捏”,以后可能更放肆;要是朝廷直接拒绝,他就有理由说“朝廷不给我面子”,甚至在下属面前卖惨“我想效忠都没机会”。而崔佑甫的“赐给将士”,相当于把“李正己的试探”变成了“朝廷的恩宠”——
- 对将士:拿到钱,感恩的是皇上,不是李正己,等于断了李正己“用金钱收买军心”的路;
- 对朝廷:既没接“可能有坑的钱”,又落了“体恤将士”的好名声,还让其他节度使不敢再用“献钱”试探;
- 对李正己:想挑理都没辙,反而因为“自己献的钱成了朝廷的人情”,只能乖乖服软。
放到现代场景(企业应对合作方“试探性送礼”、社区处理商户“带目的捐款”、职场应对同事“难拒绝的请求”),这个逻辑就是“遇到‘接也不是、拒也不是’的烫手山芋,别硬刚,把它转给‘第三方’——既不得罪人,又能把难题变成加分项”。
当代案例:合作方送高端礼品,CEO不接不拒转赠团队,既赚人情又破试探
某科技公司的合作方为了“催进度 要优惠”,给CEO送了一套价值几万的高端茶具,CEO既怕收了被说“拿好处”,又怕拒了让合作方觉得“不给面子”。
公司副总学崔佑甫的招,提议:“别自己收,咱们下周开‘项目攻坚表彰会’,把这套茶具拆成‘最佳贡献奖’‘最快进度奖’的奖品,给项目组的核心成员颁奖,还在朋友圈发动态‘感谢合作方对项目的支持,礼品已转赠辛苦的团队’。”
结果合作方看到朋友圈,觉得“公司重视团队,不是只看领导私利”,反而更愿意配合进度;项目组成员拿到奖品,干劲更足了,还提前完成了任务。要是CEO当时直接收了,可能会被员工议论“拿合作方好处”;直接拒了,合作方可能会故意拖进度——这么一转,难题全变成了好事。
二、崔佑甫的“权力平稳交接逻辑”:声东击西,拖住关键人再同步推进
王驾鹤的软肋是“手握兵权但怕‘名不正’”——要是直接说“要换你”,他可能会以“有人陷害”为由兵变;但要是先拖住他,让他没机会发号施令,同时让代任者先接触军队,将士们接受了新领导,他就算想闹也没兵可用。崔佑甫的操作,相当于“用聊天缠住王驾鹤的‘脑’,用代任者稳住军队的‘手’”,两头同步推进,没给混乱留任何空隙。
放到现代场景(企业换强势部门主管、社区换有威望的物业经理、机构换核心岗位负责人),这个逻辑就是“换权力大的人,别直接摊牌,先‘拖住关键人’,再‘同步铺路’——让对方没机会搞事,让接手的人有机会站稳脚跟,交接自然稳”。
当代案例:公司换强势销售总监,总监用“谈战略”拖住,新总监同步接团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