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业:“硬对抗”不如“抓根源”,有底气才敢“轻装上阵”
唐高宗时期,一群蛮人聚集起来作乱,朝廷派兵征讨却没打赢,于是任命徐敬业为当地刺史。
徐敬业到任时,州里派士兵到郊外迎接,他却让士兵们全都回去,自己独自骑马去了州府。蛮人听说新刺史来了,都整顿军备等着应对。
徐敬业到任后,压根没提平乱的事,处理完其他公务,才问:“那些作乱的人在哪儿?”手下人回答:“在南岸。”徐敬业就只带了一两个助手过去,看到的人没有不震惊的。
蛮人一开始拿着武器观察,等看到徐敬业的船上没带一兵一卒,反而关起营门躲了起来。徐敬业直接走进蛮人的营地里,告诉他们:“朝廷知道你们是被贪官欺负得没办法才作乱,不是真的想做坏事。现在你们可以都回家种地,晚走的才按贼人处理!”
他只把蛮人首领叫过来,责备他们不早点投降,每人打了几十杖就放了。从此,境内再也没有乱事。
徐敬业的祖父徐积(封英国公)听说这件事后,既佩服他的胆识,又感叹道:“我可做不出这种事。但将来让我们家败落的,肯定是这个孩子!”
徐敬业敢单骑闯贼营,不是盲目冒险——他先摸清“蛮人作乱是因贪官压迫,而非本心为恶”的根源,再用“无兵威慑、只惩首领”的方式,既打消蛮人的敌意,又守住朝廷的威严。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胆略,比硬拼硬打更显智慧。
徐敬业的智慧,在于不被“平乱必须带兵”的固有思维束缚,先看透蛮人作乱的本质是“被逼无奈”,再用“坦诚沟通 轻罚首领”化解矛盾。很多时候,遇到对立冲突,与其靠“武力压制”,不如先找问题根源;有了对本质的判断做底气,才能用更简洁的方式解决问题。
【管理智慧】
一、徐敬业的“孤胆逻辑”:不是愣头青,是吃准了“蛮人怕的是‘官带兵剿’,不是‘人讲道理’”
徐敬业单骑闯贼营、不派兵、只罚首领,绝不是“瞎逞能”,而是算透了两个关键:一是“蛮人的本质”——他们是被贪官逼的,不是天生反骨,只要给活路,就不会真反抗;二是“官军的副作用”——带兵去反而会让蛮人觉得“官要杀我们”,只能硬拼,没兵去才能让他们放下戒备。
放到现代职场或冲突处理中,这个逻辑就是“遇到‘对抗性问题’(比如团队闹事、客户闹事),别先想着‘派帮手、摆阵仗’,反而要‘卸防备、给活路’——有时候人怕的不是你,是你背后的‘威慑力’,撤掉威慑,反而能好好说话”。
1.撤“威慑阵仗”:别用“兵多”压人,没兵反而能拉近距离
徐敬业让迎接的士兵回去,就是要拆了“官=带兵杀人”的标签——蛮人怕的是“官军来剿”,不是“刺史本人”。这就像职场里,新经理接手“有员工抱团摸鱼”的团队,总部让他带“督查组”去立规矩,他却让督查组回去,自己一个人跟员工吃午饭,说“我知道大家觉得之前的考核太严,咱们一起改改规则,只要完成任务,摸鱼也没事”,最后员工反而不摸鱼了。
比如某销售团队,员工因为“提成拖了3个月没发”,集体不跑客户,新经理没叫HR来“谈话施压”,反而自己去找老板,把提成要了下来,还跟员工说“以后提成每月结,有问题直接找我”,员工第二天就主动跑客户了——这就是“撤威慑”的智慧:人对抗的是“压迫感”,不是你这个人,没了压迫感,自然愿意配合。
2.先“晾矛盾”:别一上来就盯着“问题”,先让对方放下紧张
徐敬业到任后先处理别的事,不立马找蛮人,是怕“一上来就提‘平乱’,让蛮人觉得‘他就是来收拾我们的’”。这就像社区里,业主因为“停车费涨了”堵物业门,物业经理不先跟业主吵“涨价合理”,反而先帮业主找“临时免费车位”,等业主情绪平复了,再解释“涨价是为了修停车场的监控”,业主反而能接受。
比如某小区,停车费从每月200涨到300,业主堵门抗议,物业经理没叫保安,反而说“先按200交,我跟开发商申请,把停车场的路灯修了、监控换了,要是大家觉得值,再按300交”,最后业主看到停车场环境变好,主动按300交了费——这对应徐敬业“先处理他事”:别在对方情绪激动时硬聊问题,先缓一缓,情绪平了,问题才好解决。
3.只“打首领”:别揪着“所有人”不放,给小喽啰留活路
徐敬业只罚首领、让其他人回家种地,是怕“牵连太多人,逼得他们又反”。这就像公司里,有个部门“集体迟到”,老板不罚所有人,只找部门主管说“你得把考勤规矩落实好”,再跟员工说“以后迟到一次扣50,提前说请假就不算”,最后迟到的人少了,也没人抱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