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岭,名副其实。
千里山岭,不见天日。
无数粗如儿臂、生满倒刺的黑色荆棘相互缠绕,织成一张覆盖天地的巨网。
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腐烂的甜腻气息,夹杂着若有若无的檀香,形成一种令人昏昏欲睡的诡异氛围。
林间不见鸟兽,唯有风吹过荆棘缝隙发出的呜咽,如泣如诉。
岭中深处,竟有一片难得的清净地。古木参天,松柏苍翠,奇花异草点缀其间,中央一座石亭,匾额上书“木仙庵”。
亭中,四位老者正在论道。
为首的乃一株古松所化的“劲节十八公”,面容清癯,手持拂尘;旁有古柏所化“孤直公”,竹精“凌空子”,桧树精“拂云叟”。
个个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周身缭绕着淡淡的佛门清光,显然皆受佛法点化,非寻常山精野怪。
他们并非为了阻路,而是为了“留客”。按那冥冥中的指引,需以无上佛法禅理,困住那东来的取经人,磨其心性,耗其光阴,直至劫满。
此时,一阵无形波动荡开,荆棘自动分开一条小径。
悟空缓步而入,目光扫过这片被佛法净化的林地,最后落在石亭四老身上,眼神冰冷。
“阿弥陀佛。”
劲节十八公起身,打了个稽首,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禅意,“道友远来,贫道劲节十八公有礼了。
此地清幽,正合论道参禅,何必匆匆赶路,错过机缘?”
孤直公接口道:“风月无边,禅机妙理,胜过那红尘奔波,徒惹烦恼。”
凌空子与拂云叟亦含笑点头,口诵佛号。
一时间,亭周梵音隐隐,草木清香愈发浓郁,一股平和、安宁,却又带着无形束缚力的禅意领域悄然展开,试图抚平来者心头的焦躁与杀意。
若真是寻常求道者,乃至心志不坚的仙神,踏入此域,只怕顷刻间便会沉醉于这看似超脱的禅理之中,忘却前路。
但悟空只是静静站着,火眼金睛深处,倒映着那看似纯净的佛光之下,缠绕在四老本源神魂上的、细若发丝却坚韧无比的佛门枷锁。
“论道?”
悟空终于开口,声音平淡,却像一块冰投入温水中,瞬间打破了那祥和的气氛,“跟你们这些连自身都是傀儡的木偶,有何道可论?”
四老脸色微变。
拂云叟强笑道:“道友此言差矣。世间万物,皆有佛性。
我等虽为草木之身,亦得佛法点化,明心见性,何来傀儡一说?”
“点化?”
悟空嗤笑,向前踏出一步。
仅仅一步,那弥漫的禅意领域便如同被无形之力挤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是枷锁吧?用佛理磨去你们身为草木精灵的本性,成为他们拖延时间的棋子,还自以为得了正果?可笑!”
劲节十八公面色沉凝,知道言语无法动摇对方,便不再多言,与其他三老同时盘膝坐下,双手合十,口诵《金刚经》。
不再是温和劝解,而是蕴含佛力的禅唱!
一个个金色的梵文自他们口中飞出,如同拥有生命,盘旋飞舞,组成一个巨大的“卍”字佛印,朝着悟空当头压下!
梵音宏大,直灌识海,试图强行度化,镇压其“妄念”!
这是精神层面的交锋,比刀光剑影更为凶险!
悟空立于佛印之下,衣衫猎猎作响,却岿然不动。
那足以让金仙沉沦的禅唱灌入他识海,却如同泥牛入海,掀不起半点波澜。
混沌神魂如同一块万古不化的混沌顽石,任你佛理如海,我自巍然不动。
他甚至连眉头都未曾皱一下。
“就只有这点本事?”
悟空抬眼,目光如冷电,刺穿那金色的“卍”字佛印。
四老见状,心中骇然,知道遇到了硬茬子。
孤直公猛一咬牙,祭出一面古朴铜镜,镜面如水波荡漾,映照出悟空身影——却非他如今模样,而是当年灵台方寸山求学时,那个一心向道、懵懂求知的猢狲形象!
“道友!请看!此乃你本来面目!何不放下屠刀,回归本心,立地成佛!”
孤直公大喝,镜光笼罩悟空,试图引动他内心深处对“正道”的渴望与回忆,制造心魔!
这是诛心之策!若悟空对过去有丝毫留恋或怀疑,便会立刻被镜光所乘,心神失守!
镜中,那猢狲眼神纯净,充满对大道的好奇与向往。
悟空看着镜中的“自己”,眼神没有丝毫波动,只有一片冰冷的漠然。
“过去之心不可得。”
他缓缓抬手,指向那铜镜。
“现在之心不可得。”
指尖,一缕混沌之气萦绕。
“未来之心不可得。”
“你们所谓的佛,所谓的道,所谓的本心……皆是虚妄!”
随着最后一声断喝,悟空张口,并非咆哮,而是吐出一个字!
“吒!!!”
此音非世间任何声音!乃是混沌魔猿本源凝聚,蕴含破灭万法、粉碎虚妄意志的——混沌嗔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