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春。
新帝登基带来的万象更新之气,尚未完全沉淀,一场牵动天下士子之心的科举盛事,便紧锣密鼓地展开。这是新朝第一次开科取士,意义非凡,吸引了无数才华横溢的学子奔赴京城,欲在这崭新的时代洪流中,搏一个前程似锦。
在这群英荟萃之中,一个名字悄然流传,引起了诸多关注与猜测——夜承瑞。
年仅十六岁的世子府嫡长子,天资卓绝之名早已在京中权贵圈层传扬,但真正涉足科场,还是首次。许多人抱着好奇与审视的态度,想看看这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少年,是否真材实料,还是仅仅倚仗门第的虚名。
然而,所有的质疑,都在放榜之日,烟消云散。
春闱会试,夜承瑞之名高悬榜上,位列前茅,轻松取得殿试资格。
这已足以令人惊叹,但真正的**,发生在金殿传胪之日。
巍峨庄严的金銮殿上,新帝景和帝夜宸宇端坐龙椅,面容威仪,目光如炬,审视着下方垂首恭立的贡士们。当轮到夜承瑞上前应对策问时,少年挺拔如松,举止从容,面对天子垂询,对答如流。其言论不仅引经据典,更能切中时弊,提出之策论既有古贤遗风,又兼具务实与新意,逻辑缜密,见识深远,完全超乎了其年龄应有的范畴。
一番对答下来,满殿文武皆为之侧目,心中震撼难言。景和帝听着这少年郎清越沉稳的声音,看着他与自己那位才德兼备的皇后有着几分相似的眉眼,心中亦是赞赏不已,更添几分对连襟世子夜无殇的羡慕。
最终,经皇帝钦点,主考官复核,夜承瑞以无可争议的才华与卓越的殿试表现,高中一甲第一名——状元!
十六岁的状元郎!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间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这是本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元!其风采、其才学,立刻成为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谈资,被誉为王朝未来无可置疑的栋梁之才。
当报喜的官差敲着震天的锣鼓,将那象征着无上荣耀的“状元及第”赤金报帖送到世子府门前时,整个世子府瞬间沸腾了!下人们奔走相告,喜气盈腮,与有荣焉。
世子夜无殇亲自到门前接过报帖,饶是他平日沉稳如山,此刻握着那沉甸甸的帖子,看着身旁风姿卓绝、面色却依旧平静的儿子,眼眶也忍不住微微发热,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这是他夜无殇的儿子!是世子府的荣耀
漱玉轩内,苏婉清早已接到了消息。
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涌到前门去,只是独自站在院中那株开得正盛的玉兰树下。阳光透过花叶的缝隙,在她素雅的衣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喧闹和锣鼓声,她的心情复杂难言。
巨大的、汹涌澎湃的骄傲与喜悦,几乎要将她淹没。她的瑞儿,她历经两世苦难、用生命换来的孩子,如今竟如此耀眼,如此出色!十六岁的状元,这是何等的荣耀!前世的他,聪慧却早夭,今生的他,终于得以绽放最绚烂的光华!
然而,在这极致的喜悦之下,却有一丝难以驱散的、源自灵魂深处的酸楚与后怕。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个孩子能平安健康地长大,能有机会站在这阳光下享受荣耀,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那八年的鬼魂生涯,看着孩子被毒害的日日夜夜,是她永远无法磨灭的梦魇。
泪水,不受控制地盈满了眼眶,却并非全是喜极而泣。她微微仰起头,看向湛蓝的天空,努力将泪水逼回。
“瑞儿……娘的瑞儿……”她低声喃喃,嘴角却缓缓勾起了一抹极致骄傲、也极致复杂的笑容。
就在这时,宫中的旨意也到了。
新皇景和帝与苏皇后闻此大喜,帝后二人皆感与有荣焉。皇帝更是下旨,褒奖世子妃苏婉清“教子有方,淑德贤良”,特册封其为一品诰命夫人!
当那代表着命妇最高荣耀的诰命冠服和册宝被送到苏婉清面前时,整个世子府再次欢声雷动。下人们纷纷向王妃道贺,心中对这位平日里看似淡泊、却蕴藏着如此巨大能量的王妃,充满了更深的敬畏与折服。
苏婉清恭敬地接下旨意和赏赐,神色平静,礼仪完美无缺。只有最了解她的身边人,才能从她微微颤抖的指尖,看出她内心的波澜。这一品诰命的尊荣,不仅仅是对她教导儿子的肯定,更是对她这个人、她这一路走来的某种无形加冕。
消息传到将军府。
老将军苏擎苍正在院中练枪,闻讯后,手中长枪猛地一顿,随即爆发出洪亮酣畅的大笑:“好!好!好!我苏家的外孙高中状元!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立刻吩咐摆酒,要好好庆祝这天大的喜事。
主母柳君瑶更是喜极而泣,拉着儿子苏安邦的手,不住地道:“安儿,你看到了吗?你大姐姐……你外甥承瑞……我们苏家,真是……真是……”她激动得语无伦次,只觉得此生再无遗憾。小安邦如今已懂事,用力点头,眼中满是崇拜:“母亲,瑞儿外甥真厉害!安邦以后也要像他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