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饮坊”西门第一家店在经历模仿者冲击后反而愈发稳固的业绩,如同一颗经过淬炼的钻石,光芒更加璀璨夺目。
日均两千三百元以上的稳定营业额,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毛利率。
以及持续增长的良好口碑,都清晰地验证了云游这套“高品质 标准化 精准营销”模式的巨大成功。
这份成功没有让云游沉醉其中,反而激发了他更大的野心。
一家门店的盈利天花板肉眼可见,唯有快速复制,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才能在这片商业蓝海中真正占据一席之地,并构筑起难以被轻易模仿的竞争壁垒。
清饮坊的扩张,必须立刻开始!
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国府大学西门这一隅之地,而是投向了整个庞大的京华大学城,乃至更远处其他的高校聚集区。
云游再次拿出了当初寻找第一家店时的劲头,但这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他让张涛和周家明利用他们的社交圈,搜集京华师范大学、京华航空航天大学等周边几所高校周边的商铺信息。他自己则集中精力,负责最终勘察和谈判。
有了第一家店的成功案例和稳定的现金流作为底气,他的谈判筹码大增。
他不再仅仅寻找转让的铺面,也开始接触一些新的商业配套项目。他的选址策略依旧清晰:不追求绝对的一流黄金地段,而是锁定学生人流必经的“次级优”位置,严格控制租金成本。
很快,第二个目标进入视线——京华师范大学东门生活区内部的一个小档口。
这里虽然不在临街主路,但却是学生从宿舍区前往教学楼的咽喉要道,租金比临街铺面便宜近百分之四十。
云游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场签下合同。
紧接着,第三个目标达成——京华航空航天大学正门对面一家经营不善的文具店,老板急于转让。
云游看中其充足的面积(二十平米)和极佳的展示面,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拿下了转让权。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清饮坊”的旗帜,便插上了京华大学城的三处战略要地。
资金链上:保持质量的同时惊险的平衡艺术。
扩张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
第二、第三家店的转让费(航空航天大学店)、押金、租金、装修、设备采购、首批原料……每一项都是真金白银。
云游那三万元的初始资金,在支付完第一家店的预留款项后,早已所剩无几。
支撑这次迅猛扩张的,完全是第一家店创造的惊人现金流。
云游展现出了高超的财务运作技巧。他精确地计算着每一笔钱的进出时间。
用第一家店本周产生的利润,去支付第二家店本月的租金;
用第二家店开业初期的营收,去订购第三家店所需的设备。
资金在他的调度下,如同奔流的活水,快速消耗,又更快速地回流,支撑着整个体系惊险而又高效地滚动向前。
他几乎将所有的利润都投入到了再生产中,个人极其节俭,从未从店里支取过一分钱用于个人享受。这种破釜沉舟的姿态,也深深感染了团队的每一个人。
扩张最大的挑战并非资金,而是人才。云游深知,模式可以复制,但品质和服务不能稀释。
他确立了“老人带新人”的裂变模式。将第一家店(西门总店)作为“黄埔军校”。
表现优异、深刻理解SOP精神的小雅,被提升为西门店的店长,全面负责日常运营,并给予小幅度的利润提成,极大激发了她的积极性。
张涛则发挥了他人脉广、执行力强的特点,负责新店的装修监督、设备采购和证照办理等外围杂事,成了云游最得力的“工程总监”。
周家明心思活络,继续负责他的“情报”和“公关”工作,同时开始琢磨更高效的线上宣传方式。
新招聘的店员,一律先到西门总店进行为期三天的魔鬼式培训,由店长小雅亲自执教,严格考核过关后,才能派驻到新店上岗。
云游亲自编写了更详尽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手册》和《各岗位每日检查清单》,将标准化执行到每一个细节。
新店的开业,复制了首店的成功模式,但更加精准高效。
“开业前三日买一送一”的活动海报早早贴出,通过校园BBS、学生社群和线下传单进行预热。
开业当天,从总店抽调熟手店员支援,确保服务和质量不打折扣。
京华师范大学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开业即火爆,主要捕获了宿舍区的庞大客流。
京华航空航天大学店则凭借临街的展示面和更大的空间,吸引了更多元的学生群体,甚至还有周边居民光顾。
两家新店几乎都复制了首店的成功,开业首周便人气爆棚,日均营业额迅速突破一千五百元,并稳步提升。
一个月后,当三家“清饮坊”都步入正轨,云游坐在总店的小办公室里,看着桌上三份独立的账本时,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成就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