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清晨的京城,空气里还飘着淡淡的煤烟味,却被一阵震天的喊叫声彻底搅热 —— 天刚蒙蒙亮,皇宫外的空地上就挤满了百姓,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手里要么攥着皱巴巴的反王嵩漫画传单,要么举着自家削的简易竹筒喇叭(有的甚至用空心芦苇杆代替),还有的怀里揣着刚买的热包子,边喊边往嘴里塞,热气混着喊声,在冷空气中凝成白汽。
“王嵩下台!陛下万岁!”
“投降免罪!有饭有包子!”
“别跟王嵩混!跟着陛下有好日子过!”
喊声一波盖过一波,像滚雷一样往黑风寨方向传。卖烤红薯的老农,把炉子往路边一放,举起芦苇杆就喊,声音虽哑却格外有力;张家庄的佃户们,举着 “还我良田” 的木牌,跟着喊口号,脸冻得通红却没一人退缩;连之前躲在家里的老妇人,都提着菜篮凑过来,跟着小声喊 “王嵩坏”,菜篮里的萝卜晃得叮当作响。
小李子趴在宫墙上,看着下面乌泱泱的百姓,眼睛亮得像星星,拽着林风的袖子喊:“陛下!您快看!百姓们都自己喊起来了!比咱们的喇叭还响!刚才我看到张婶子,她居然用装咸菜的竹筒做了个喇叭,喊得比俺还大声!”
林风笑着点头,指尖划过城墙砖上的雪霜 —— 这才是他想要的 “舆论胜利”:不是靠护卫队的喇叭硬喊,而是百姓发自内心地站出来,用自己的声音扞卫想过的好日子。他转头对苏晴说:“你看,民心从来不是靠刀枪赢的,是靠让他们看到希望 —— 能吃热包子、能免赋税、能拿回自己的地,他们自然会站出来,比任何士兵都管用。”
苏晴望着百姓们的身影,眼神里满是敬佩:“陛下远见,臣女之前只想着用战术破敌,却没想到,让百姓主动站出来,才是最彻底的胜利。您用‘话’赢了民心,比千军万马还厉害。”
正说着,远处黑风寨的方向传来一阵微弱的喊声,像是叛军想对着喊压过百姓,可声音细得像蚊子叫,刚飘到半空就被 “陛下万岁” 的声浪吞没。有几个百姓听到了,还故意拔高声音喊:“王嵩的人没吃饭吗?声音这么小!俺们都听不见!” 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喊得更起劲儿了。
寨墙内,王嵩的亲信正举着之前仿做的竹筒喇叭,扯着嗓子喊:“林风是骗子!他的话不能信!跟着将军才有活路!” 可喊了没两句,就被百姓的声浪盖得严严实实,连身边的叛军士兵都没听清。一个士兵偷偷拽了拽亲信的袖子,小声说:“别喊了,没用!俺刚才听到山下百姓说,投降能吃热包子,还能免赋税,要不…… 咱们也投降吧?”
亲信回头瞪了他一眼,可自己的声音也虚了 —— 他昨晚没吃饭,肚子饿得咕咕叫,听着百姓喊 “有饭吃”,心里早就动摇了。刚想再说点什么,就看到两个士兵趁着没人注意,偷偷溜出寨门,往百姓的方向跑,边跑边喊:“俺们投降!俺们要吃包子!”
“拦住他们!” 亲信想追,可身边的士兵都低着头不动,有的甚至往旁边挪了挪,故意给逃兵让道。他气得直跺脚,却没一人响应 —— 连他自己都清楚,现在拦着,不过是自讨没趣。
王嵩在寨楼上看得清清楚楚,手里的弯刀攥得指节发白。百姓的喊声像一把把小锤子,敲得他心头发慌;逃兵的身影像一根根针,扎破了他最后一点底气。他知道,寨里已经没人愿意跟着他了,再守下去,只会被百姓的声浪 “淹” 死,被自己的士兵 “卖” 了。
“撤!去粮仓!” 王嵩突然下令,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把剩下的粮食都搬到粮仓,守住粮仓!只要还有粮,咱们就能跟他们耗!”
亲信们如蒙大赦,赶紧招呼剩下的十几个士兵,往寨后的粮仓跑。士兵们扛着粮袋,脚步虚浮,有的甚至故意放慢速度,眼睛飘向寨外的百姓,心里盘算着 “等会儿怎么逃出去”。
可他们刚走到粮仓门口,就发现粮仓外的雪地上,有几个陌生的脚印 —— 不是他们的,也不是百姓的,像是穿着软底鞋的人踩的。“将军,这…… 这脚印是啥时候的?” 一个亲信指着脚印,声音发颤,“不会是林风的人已经摸进来了吧?”
王嵩心里一沉,赶紧让人检查粮仓 —— 粮仓的门没被撬,里面的粮食也没少,可墙角的草堆里,藏着一个小小的竹筒喇叭,跟之前林风用的一模一样,只是更小巧,上面还沾着点新鲜的泥土。
“是昨晚来的!” 王嵩捏着小喇叭,手指冰凉 —— 他终于明白,林风不仅用喇叭造势,还派了人摸进来,说不定早就盯上了他的粮仓!他猛地转身,对亲信们喊:“快!把粮仓的门加固!用石头堵上!再在周围撒上火药,只要有人靠近,就点火!”
亲信们赶紧照做,搬石头的搬石头,撒火药的撒火药,可手却越来越抖 —— 他们都知道,守住粮仓不过是拖延时间,外面有百姓的声浪,有林风的援兵,里面没粮没水,迟早还是要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