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高强度的疯狂输出、排兵布阵,简直就是极限的头脑风暴。
张伟觉得,度假,好像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可自己度假回来才两天啊。
要不是张伟真的热爱自己的事业,CEO这个岗位,真不是人干的活啊。
还好,把主脑座舱切出去给了小赵,否则那的更加够呛啊。
今天,又是一天的会议。
因为昨晚和小玲,差不多开了一晚上的枕头会。
早上坐小玲车上班,枕头会还没开完,小玲边开车边说:
“今天有5个自媒体人2:30到公司,他们粉丝数在500万到1000万。这批人,我们是经过2轮筛选后的博主了,当然他们价格也是很‘美丽’的博主。”
上午,张伟和小玲的团队开会,偶尔也召集小马团队,还有一众AI,当然也包括‘分身张伟’进来探讨,打磨接下来会见这5个博主的材料。
CEO每天思考、处理的内容都是截然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向。
幸好张伟已经练就出了大脑卡Bug的技能,就是把悬而未决的问题丢给潜意识,并偶尔把一条条的潜意识思维链拿出来review一下。
现在张伟能那么清晰明了的对传媒、对机场体验店,做出如此清晰的布局,就是得益于张伟这颗卡Bug的CEO大脑。
下午2:30,一号会议室的玻璃幕墙,将午后的阳光过滤成冷静的蓝调光。
室内,空气净化器无声运作,长条会议桌上摆放着五份精致的茶点,但无人动叉。
小玲一身干练的西装套裙,站在会议桌一端,目光扫过面前五位风格迥异的男女。
张伟坐在主位,身体微微后仰,指尖无意识地转动着签字笔,像一位等待剧目开演的导演。
这五位,是小玲动用人脉和预算,从深圳自媒体圈经过多轮筛选,最终确定的“精锐”。
他们代表着五种截然不同的传播象限,粉丝画像覆盖了张伟想要的“企业决策层:CEO、各种CXO、创二代.....”及其辐射圈层。
“各位老师,时间宝贵,我们直接开始。”小玲开口,声音清晰沉稳,没有丝毫寒暄,
“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公司经过多轮精心甄选的博主,你们在特定人群中,对粉丝的影响力超群,很高兴能和大家合作。
今天请各位来,不是探讨AI伦理,也不是争论商业模式。目的只有一个:制造一场不讲道理、但必须精准抵达的流量风暴。”
众人神色微动,交换着探寻的眼神。自媒体圈钱好赚,但话说到这么直白的,不多。
张伟适时地轻轻敲了下桌面,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眼神透露着CEO的锐利:“小玲说得对,我们要热度,要爆点,要出圈。但有一点——”
张伟顿了顿,语气加重,
“这场风暴的风眼,必须,也只能是我们在深圳机场即将开幕的‘主脑座舱体验店’。在确定投放后的三天内,我要‘160万亿负债CEO’成为一个社交货币;四天后,所有好奇和讨论,都要能找到唯一的宣泄口——那个机场里的300平空间。”
话语落下,会议室落针可闻。这不是商量,是宣示。权力感无声弥漫,奠定了会议的基调。
这五位自媒体人他们是:
1.“科技老顽童”老刘:五十多岁,穿着随意,眼神里带着老牌科技记者特有的审视和怀疑。他的领域是深度剖析科技泡沫,粉丝以中年技术男和企业管理层为主,影响力在于“理性权威”。
2.“财经女侠”Ada:三十出头,妆容精致,举止优雅。专注于职场女性成长和CEO决策思维,内容兼具深度与亲和力,是连接高知女性和创二代夫人圈的关键节点。
3.“凡人视角”阿东:年轻,穿着潮牌,手机几乎长在手上。擅长用快速剪辑、夸张字幕和普通人视角解构荒诞事件,是制造病毒式传播的利器,能触达最广泛的圈层。
4.“职场铁血导师”韩一刀:人如其名,表情严肃,坐姿笔挺。内容主打职场权谋、企业管理和效率提升,语言犀利,粉丝多是渴望晋升的中层管理和部分高管,信奉硬核逻辑。
5.“灵能研究所”Luna:一位气质独特的女性,穿着带有未来感的设计师品牌,眼神似乎能穿透表象。她的内容探讨人机共生、意识上传等前沿话题,风格神秘,能为事件赋予哲学高度和未来感。
小玲不再多言,直接操作投影。
幕布上瞬间被几张极具冲击力的照片占据:
公司前台区域,被无数娇艳玫瑰淹没,形成一片触目惊心的“花海”。
张伟办公室里,各色顶级巧克力礼盒堆叠成一座真正的“小山”。
“AI张伟”分身与客户的聊天记录截图,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婚姻关系已确认”、“资产转移协议生效”等荒诞却“真实”的字眼。
轻微的吸气声在会议室响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