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立刻跟进解说:“这是我们预设的‘异常校验机制’,系统会自动放大因果关系密集的问题板块,让您可以看清它背后的业务路径。”
系统展开了一条三个月的动态链路图:从采购入库滞后、到在制品长时间滞留、再到资金冻结率升高、客户订单流失。每个节点都标注有数据和责任人。
张伟这个就等于,把过去的数据也展示了,人类只有化验后才有“血红细胞”数据,可是TO B系统里是有各个时刻的数据的,张伟此时只需要按照,上面的逻辑、算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呈现数据就行。
当然这一切,都是张伟自己做的高保真原型图。
CEO没说话,静静浏览完,又突然点击了左下角的“身份切换”。
系统提示:“切换为供应链副总视角?”
他选择“确认”。
这个就等于,8大系统,只看某一个系统。
张伟这个的用户,肯定不只有CEO,各大CXO也是自己的用户,只是他们只能看自己真正管理的8大系统中的那一个。
CEO可以看全部,CXO只能看自己那个,比如CFO就只能看“财务资金系统(FI、CO)=血液循环系统”。
下一秒,界面瞬间切换:刚刚CEO能看到的8大系统没有了,只有供应链副总权限下的‘消化系统’的指标了,库存周期、交付准时率、工单处理闭环率。
张伟轻声补充:“我们称之为‘角色认知镜像’。当身份发生变化,系统也随之切换分析维度。对高管来说,有时候不是‘看不见’,而是‘站错了位置’。”
CEO的操作没有停顿。
张伟很有点感慨啊,做VR的就是不一样,至少VR操作层面人家门儿清,手柄、视角切换完全不用张伟教。
也侧面证明这个CEO虽然面瘫,但是很接地气,自家的产品都很熟悉。
他再度点击右上角的“智能会议模式”。
系统基于当前亮红灯数据指标状态,生成三个智能议题:
【议题一】:运营成本异常上升
【议题二】:新产品试制延后8天
【议题三】:人均产出比下滑 6%
CEO毫不犹豫点下第二项。
画面中展开了一份AI模拟的“议题报告”:责任部门、异常路径、可能因果、建议干预措施,全部结构化展现。底部还有一行小字:
“建议:召开专题会,仅需30分钟。”
张伟适时开口:“未来,您不需要再听每个部门各讲一遍。只要提前进入座舱,看系统推送的三大议题,一键生成会议议程和支持材料。高管会议,只谈判断,不再浪费时间收集信息。”
CEO没有回应。但张伟能从他快速切换的操作和精准点击的节奏中看出——对方,已经在“脑中排演”真实使用这套系统的场景了。
而这,正是张伟最想看到的——不是赞美,而是沉默中的代入感。
张伟内心是震惊的,也是狂喜的,更是忐忑的。
对方发现好几个地方点不进去了,张伟的高保真原型图没在画了啊。
谁知道这个CEO,那么强悍,能点击那么深入。
过了好一会,张伟像一个NPC一样,一动不动站在VR空间里,看着对方行云流水的操作,完全不像一个第一次的新手。
这其实就是,你做的一个产品真的抓住了对方的痛点、需求,其实不需要你教人家如何用的。
人家看一眼就会了,甚至用的比产品发明者还好。
就像电钻,以前需要一点一点凿,现在就是哒哒搞几下,你让生产电钻的工程师,能有装修师傅用的好?
张伟看对方停下来了,马上在一旁说道:
“这是我预测未来的一些VR的使用场景。”
CEO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旋转视角,点开了张伟在VR空间里用手柄指向的地方。
这是张伟单独给这个CEO准备的礼物。
这一次,是一个雷达图——张伟设置的“VR赋能场景预估图”正静静浮在中间。
【未来五年·VR在企业业务场景中的ROI预估】
沉浸式会议:0.9
决策可视化辅助:1.6
数字工厂孪生:1.3
员工培训:1.1
客户交互展示:0.7
张伟看着他,轻声道:“我们其实在重新定义一个命题——VR,不是仅仅用来打游戏、看电影的!我们更希望它能成为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工具。”
CEO停住了,看着那组指标,像是在计算,又像在沉思。
几秒后,他忽然轻声说了一句:“我一直在等一个理由,把我们VR部门留下来。”
张伟神经一震,却没有说话。
CEO没有继续展开,只是切换视角,调出了一组“三地工厂指标对比图”,看了十几秒,才又淡淡开口:
“这组图,如果能嵌入我们现有的远程会议系统……我就知道它不仅能看,还能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