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姐小组第一次真正的账并开始了。
张伟分配在第8层,顺数第4层,下面有48家公司。
第9层顺数第3层的合并由李姐负责,和张伟平行的有7个合并组。
就等于张伟有7个兄弟,李姐这个家族总共有329个‘人’,公司在SAP被叫做‘法人’。
张伟带了一个博士CPA小钟,年龄依然比张伟大。
但是在一帮子CPA里都这么叫小钟,张伟也随大溜了,也叫小钟了,哈哈!
反正只有李姐有自己的简历,无所谓了。
张伟、小钟负责的合并小组主要业务是,东南亚的夏国能源的分、子公司。
香港、新加坡、越南......还有几家国内的,加起来下面有3层7个合并组。
张伟听说有一个小组非常悲催,分到合并美洲,昼夜完全颠倒了,哈哈!
看来,自己搞定了历史汇率,攒了人品啊。
张伟第一次合并其实还是很忐忑的,不过‘张伟组’这种形态,怎么比喻了,很是互补。
就像一个沙漏形状,用户一般是CPA或者是资深的会计,算是沙漏的上部分,财务知识,合并知识牛逼到爆炸。
BCS合并,就是沙漏的缩窄到中间部分,毕竟IT系统不需要那么多纯粹的会计知识。
而张伟这种形态,就是沙漏从中间部分往下,SAP知识,计算机知识,编程知识,非常的熟悉或者叫精通吧。
于是从沙漏的底部往上到中间,BCS合并部分的所有内容张伟都能轻松拿捏。
突破沙漏中间BCS链接部分后,再往上张伟的知识盲区就越来越大,直到全盲。
然后两拨人,反而组成了一个整体。
而其他小组就没有张伟这组,这种阴阳合合体的配置了。
当然张伟和小组成员都不知道这样的极品配置。
BCS系统操作部分,太简单了,真是很有互联网产品的风格啊,整个合并如果单纯只看操作部分,10分钟,张伟这个小组就搞完了。
因为所有的规则,所有的逻辑,全部封装到系统里面去了。
就是一个5岁小孩来,都能完成这么高大上的合并动作。
但是数据对不对,哪里出错了,需要怎么修改,就这一下子就跨越到CPA的高度了。
其实这反而成了张伟的强项了,查数据,处理数据,自己之前每次SAP上线,那都是妥妥的大神啊。
从最底层开始核对合并后的数据,张伟和小钟每人分24家公司。
这些数据全部来自于SAP系统,FI、CO的一张一张的凭证,和MM\PP\SD模块最明细的数据。
张伟全程开着自己的大圆满状态下的丹球,简直是如虎添翼。
这样一来,这些数据,对张伟来说就太熟悉了,只是增加了2个字段。
一个集团合并科目,一个集团货币金额,其他数据和SAP系统里的字段、数据一模一样。
当然数据呈现的逻辑变了,完全按照合并逻辑来呈现的。
看来跳槽基于自己的存量知识、存量能力为根基,再叠加其他能力的模式,简直是强到没边了啊。
有原来SAP模块的能力辅助,再加上10层丹球辅助,基本上张伟就是用眼睛看,都不需要动工具,就看出了一堆的问题。
然后通知用户去修改,去排重。
同时记录下来问题,报给李姐。
张伟以为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动作。
但是实际情况,可把用户吓坏了,也高兴坏了。
谁说的喝‘茅台’,我没说啊!
估计张伟幻听了啊。
哈哈!
重点是张伟速度太快了,居然给了用户时间。
然后李姐那里因为张伟给她反映的问题,即时立马通知自己合并组向下的几百家公司,按照张伟提供的清单自查。
其他7个小组,完全没反应过来,就直接开始查问题了。
张伟陆陆续续反馈给李姐180多个问题,当然小钟基本打了酱油。
然后李姐挑挑拣拣.....商商量量,啊,那啥啊!哈哈!
反馈到她的上层合并,差不多只有80个问题了。
当然,张伟反馈的绝大部分是记账错误,啊哈哈!
比如,本来需要记现金流量码的,忘记记了啊。
往来记账忘记记了啊,等等。
啊,哈哈!
....
当然,这些问题,主要是首次账并,发现的历史遗留问题。
估计经过这轮的筛选,后面再合并,肯定会规范很多了。
过程中,张伟还发现了,自己的一个技术、知识的盲区。
BW——数据仓库,在核对数据时,自己会操作这个BW。
就好像自己会开车,但是不会修车,不会造车,对于普通人来说,会开车就万事大吉了啊。
可是张伟不是普通人,BW是SAP数据处理的巅峰产品,怎么能放过了。
留着,等这次合并完了,再来盘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