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避难所的喧嚣似乎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在周卫国特意清理出来的、位于储藏室最里间的狭小空间内,只有应急灯冰冷的白光,映照着林默、肖雅,以及依旧沉睡的零。空气中弥漫着尘埃和消毒水混合的陈旧气味,与回廊中那种混合着铁锈与腐烂的甜腻气息截然不同,却同样令人窒息。
他们“回来”了,脚踏在熟悉星球的水泥地上,呼吸着属于家乡的空气。可某种更深层的东西,仿佛还滞留在那个光怪陆离的规则迷宫之中,未能完全挣脱。
肖雅小心地将三个钥匙部件从贴身的口袋里取出,放在铺了干净布料的地面上。曾经在回廊中光华流转、蕴含着磅礴力量的“记忆泪滴”、“生命种子”和“共鸣音叉”,此刻却像是蒙尘的凡物。“记忆泪滴”那柔和的光晕变得极其黯淡,仿佛随时会熄灭;“生命种子”表面的翠绿光泽消退,呈现出一种枯槁的灰败;“共鸣音叉”更是失去了所有金属质感,如同一段扭曲的、失去活力的枯枝。
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再有丝毫的能量波动传出,与避难所外那无处不在的、混乱而微弱的侵蚀感形成了绝望的对比。
“能量水平……几乎归零。”肖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手腕上的探测器屏幕对准钥匙部件,只有几乎平直的线条,“结构本身似乎没有损坏,但驱动它们的核心……熄灭了。就像耗尽了一切。”
林默沉默地看着那三件曾经寄托了所有希望,甚至承载了秦武最终牺牲的器物。指尖触碰到冰冷的“记忆泪滴”,试图像在回廊中那样,调动起一丝微弱的“真言回响”去感知,回应他的却只有一片死寂,以及脑海中因强行催动能力而泛起的、更加尖锐的刺痛。
他闷哼一声,手指蜷缩回来,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
“你的精神力透支太严重了,”肖雅担忧地看着他,“需要时间,也许是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我们都没有时间,”林默的声音沙哑,他抬起头,目光似乎穿透了厚厚的混凝土天花板,望向那片被迷雾和低语笼罩的天空,“‘守门人’牺牲自己,秦武……付出了所有,我们以为堵上了漏洞,完成了使命。”
他的视线落回那三件失去光芒的钥匙上,眼神里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沉重的、看不到尽头的疲惫。
“但这只是将一场爆炸,变成了缓慢的泄漏。”他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像灌了铅,“回廊没有消失,深渊……依然在那里。我们加固了牢笼最外层的大门,但墙壁上的裂缝,正在现实世界中蔓延。”
肖雅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探测器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代表外界异常能量读数的波纹。那些波纹杂乱无章,强度不一,像是一个垂死巨人混乱的心跳,遍布在这座城市,乃至更广阔的世界。
“侵蚀并未完全停止,”她低声确认,用科学的冷静包裹着内心的寒意,“只是从集中的、毁灭性的喷发,转变为弥散的、渗透性的污染。迷雾,怪物,精神干扰,空间褶皱……这些都是‘泄漏’的表现。牢笼……并不完美。”
这个认知像冰冷的潮水,淹没了刚刚劫后余生的短暂庆幸。他们并非英雄凯旋,而是从一场惨烈的防御战中暂时退下来的伤兵,面对的,是一场更加漫长、更加看不到希望的持久战。
守护现实。
这个词在回廊中,或许意味着一次决绝的冲锋,一场可以定义成败的仪式。但在这里,在充斥着绝望哭泣和饥饿呻吟的避难所里,它变得无比具体,也无比沉重。
它意味着要在这片被逐渐侵蚀的土地上,为幸存者建立起一道脆弱的防线;意味着要在一片混乱中,寻找维持秩序和希望的可能;意味着他们这些残存的“残响者”,必须背负着同伴的牺牲和逝去的力量,继续走下去。
林默的目光再次落到零苍白的脸上。她的“同调回响”曾能与整个回廊的诡异规则产生共鸣,现在却沉寂无声。她自己,也迷失在记忆的碎片和精神的创伤中,不知归期。
他们这个小小的团队,支离破碎。
“钥匙还在我们手中,”林默最终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伸出手,不是去尝试激发力量,而是轻轻地将三件器物重新拢在一起,动作带着一种近乎仪式般的郑重,“即使它们失去了光芒,但它们代表的意义还在。‘守门人’的传承,秦武的意志……还有我们走过的路,经历的一切。”
他将包裹好的钥匙部件递给肖雅:“收好它们。也许有一天,当现实需要的时候,当我们也恢复了力量的时候……它们会再次亮起。”
肖雅默默接过,小心地放回原位。她知道,林默的话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一种信念的锚定。在失去几乎一切之后,这是他们仅存的、能够抓住的东西。
“我们需要制定计划,”林默强迫自己从那种虚无的沉重感中挣脱出来,思维转向更实际的方向,“长期的计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