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出大戏中,有位角色颇为抢眼——他骑着白马,带着一队清一色白马的骑兵,在北方边境上来去如风。这位便是咱们今天的主角,公孙瓒,公孙伯圭。
若把三国比作一场酒局,曹操是那个一边搂着姑娘一边谈理想的文艺中年,刘备是眼泪汪汪给你讲创业艰辛的励志青年,那公孙瓒就是角落里那个一身白衣、自顾自喝着闷酒却时不时爆出惊人之语的酷哥。
一、白马偶像天团
公孙瓒有个特别的爱好——白马。不是王子那种象征性的白马,是真真切切、清一色的白马军团。
“将军,这批马里有一匹枣红马,日行千里,可是难得的良驹啊!”马贩子谄媚地推荐。
公孙瓒瞥了一眼,撇嘴道:“红的?不要。我只要白的,越白越好,最好是那种白得发亮的。”
手下不解:“主公,马的颜色有什么关系?能打仗不就行了?”
公孙瓒一脸“你们不懂时尚”的表情:“你们想想,战场上尘土飞扬,咱们一水儿的白马,多醒目!多威风!敌人还没打,先被咱们的派头吓破胆了。”
他还给自己的白马亲卫队起了个响亮的名号——“白马义从”。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偶像天团了,只不过人家不唱歌不跳舞,专精砍人。
有趣的是,这支白马军团还真在北方闯出了名堂。胡人之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避白马的将军,躲骑红的兵。”一见到白衣白马的部队,胡人往往望风而逃。
公孙瓒得意洋洋地对部下说:“看吧,这就是品牌效应!”
二、颜值即正义?
公孙瓒年轻时是个俊俏小伙,《后汉书》说他“容貌俊美,声如洪钟”。这颜值给他带来了人生第一次重大转机。
当时他在辽东太守府当小吏,太守侯某(这位太守名字失传,只好称侯某)看他长得帅,口才又好,一高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不就是东汉版的“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吗?
不过公孙瓒并非只有颜值没脑子。他师从大名士卢植,和刘备是同门师兄弟。想象一下那时的场景:未来的刘皇叔还在编草鞋补贴学费,公孙瓒已经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白马王子般的存在。
后来刘备落魄时,第一个投奔的就是这位师兄。公孙瓒二话不说,给了他一个官做,还分兵让他去救孔融——就是那个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成了被黄巾军围困的倒霉蛋。
刘备出发前,公孙瓒拍着他的肩膀说:“玄德啊,好好干!不过你这兵太少了,要不从我白马义从里调点人给你?”
刘备看着清一色的白马,婉拒了:“师兄,你这白马太显眼了,我怕hold不住。”
三、筑城达人的末日堡垒
公孙瓒和袁绍掐架,开始还挺顺利,后来渐渐落了下风。这位老兄一不做二不休,在易京修起了超级堡垒。
“主公,咱们已经有三道防线了,还要修吗?”工匠战战兢兢地问。
公孙瓒眼睛一瞪:“修!怎么不修?给我修十道!每道墙都要六丈高!”
他还在堡垒中央建了座高达十丈的铁门楼,自己带着妻妾住在顶上,存了足足三百万斛粮食,摆明了要打持久战。
手下将领请示军情,得让妇女用大喇叭喊话上传下达。这场景想想就滑稽:两军对垒,公孙瓒那边传来阵阵女高音:“将军说——让你们往前冲——”
将士们私下议论:“咱们主公是不是被打怕了?躲那么高。”
公孙瓒却有自己的理论:“当年我在辽东,凭五十骑破鲜卑数千骑,那是何等威风!如今我据守坚城,积谷如山,等天下有变,直接带兵杀出,岂不美哉?”
谋士关靖(这位名字真应景)赶紧拍马屁:“主公英明!守城才是王道!”
可惜这铁桶般的堡垒最后成了他的葬身之地。袁绍派人挖地道直通楼底,放火烧楼。公孙瓒临终前恐怕都在想:“我的十道防线怎么就没防住地下呢?”
四、爱恨分明真性情
公孙瓒这人,对待士族名流和普通百姓的态度截然不同。
对名士,他常常摆出一副“老子不伺候”的架势。有位名士来拜访,因为进门时没按他定的规矩走,直接被轰了出去。
而对出身低微但有真本事的人,他却能放下身段。有个叫李移子的,原本是卖饼的,因为作战勇猛,被公孙瓒引为心腹。乐何当更绝,原本是商人,也被公孙瓒重用。
手下看不下去:“主公,您这样重用贱业之人,会惹人笑话的。”
公孙瓒不以为然:“你们懂什么?这些人出身低,我提拔他们,他们才会死心塌地跟我干。那些名门望族的,心眼多着呢!”
这种用人策略在当时可谓相当另类。曹操唯才是举还要遮遮掩掩,公孙瓒倒好,直接摆明了“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看得起我,我就看得起你。
五、那些年,公孙瓒怼过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